簡介:在大多數人眼里,玉米作為生產乙醇燃料的原材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隨著人口日益膨脹和經濟的發展,無論是人還是使用乙醇燃料的機械“胃口”都越來越大,全球生產的糧農作物已經很難滿足人類自身的需求,更不用說……
在大多數人眼里,玉米作為生產乙醇燃料的原材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隨著人口日益膨脹和經濟的發展,無論是人還是使用乙醇燃料的機械“胃口”都越來越大,全球生產的糧農作物已經很難滿足人類自身的需求,更不用說去滿足機械的需求了,這一點環球能源網之前已經詳細分析過。為了解決這一矛盾,人們想法設法地尋找一些既可以用來生產乙醇,但又不會造成與民爭糧局面的原材料來改變現狀。經過不斷的努力和研究,人們發現一些高粱作物,柑橘類植物以及木材廢料,甚至是生活垃圾都能用來制作乙醇。
總部設在澳大利亞渥太華的Iogen公司,在經過幾年的努力后,已經能夠使用小麥,大麥麥桿以及柳枝稷用來制造生物乙醇。新型甜高粱秸稈解決了長期以來的保鮮難題,保質期可長達8個月以上,原料體積縮小40%,重量減輕1/3。既適宜遠距離運輸,又解決了工廠長年生產與原料季節性供應的矛盾,而且縮短了生產設備的閑置期,減少了投資。據專計,用甜高粱秸稈生產的乙醇比用糧食生產的成本低10%左右。在"十一五"期間,用其秸稈生產燃料乙醇100萬噸,可減排二氧化碳300萬噸,可開發利用1200萬畝鹽堿地,吸納6萬農村剩余勞動力,為農民增收24億元以上,并將提供1200萬噸的牛羊優質草飼料或高于蘆葦質量的造紙原料。
在過去的70年里人們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種植手段使得糧食產量增加了5倍多,這使得我們能夠將多出來的糧食用來生產生物乙醇,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膨脹和能源需求的進一步增加,原有的糧食產量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要。環球能源網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非糧乙醇就變的迫在眉睫,或許我們可以用70年來發展起來的先進農業手段來大規模地種植非糧農作物,只要是在國家的農業和土地所能承受的范圍內,我們完全可以生產出專門用于能源生產的農作物。
盡管在過去生產非糧乙醇的成本很高,但是隨著油價不斷地上揚,大規模生產非糧乙醇變得越來越現實。
地熱能 地熱采暖 地暖
上一篇:
美鋁:已簽署協議參與冰島的地熱能源研發項目
上一篇:
地源熱泵技術成建筑節能熱門課題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