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黎萌)普京20日起對中國的訪問并非一個突然的舉動,但由于當前復雜的亞洲安全形勢和烏克蘭危機的持續,中俄之間的任何相互行為都格外受到注視。俄羅斯問題專家陳玉榮認為,兩國的海上軍演已近乎實戰水平,而天然氣合作協議也有望簽署。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亞研究部主任陳玉榮對國際在線記者表示,西方因烏克蘭危機加強了對俄羅斯的制裁,普京此時到訪中國,并且還將和習近平主席共同出席中俄“海上協作–2014”聯合演習的開幕式,讓外界不由得對中俄關系有很多的猜測。
中俄海上軍演的地點在東海海域,是不是有特別的針對性?陳玉榮指出,中俄之間的合作從來不針對第三方,但如果日本要對號入座的話,那只能說明它自己做賊心虛。
她說,不論如何,中俄聯合軍演目的和初衷就是通過雙邊的軍事合作維護地區的穩定,去年在俄羅斯舉行的海上聯合軍演也引起了高度關注。“這次東海軍演的級別、緊密度和項目都更加受關注,因為這次的水面和水下艦只的合作近乎于實戰的水平,很有陣勢,對于維護亞太地區的穩定確實有重要的威懾作用。”
陳玉榮認為,中俄兩國都已把對方視為對外政策的優先方,普京這次來訪是習主席和他作為國家元首的第七次會面。兩國的務實合作表現在此次要簽署幾十個文件,會全面拉動中俄關系的發展,而其中能源合作尤其受世界矚目,可能會有重大突破。
據介紹,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2013年簽署了一個合作備忘錄,即俄羅斯從其東線管道向中國每年出口380億立方米天然氣,根據日后的需求,輸入到中國的天然氣可以增加到到每年600億立方米。
陳玉榮說,對中國來說能源消耗是逐年提升的,目前每年天然氣約為1400億立方米,那么380-600億立方米就占了很大的份額,另一方面,俄羅斯也在致力于開發遠東,為了能源出口的安全,多元化是必須的,因此需要尋求中國這樣一個大市場,因此中俄能源合作是一種互利共贏的合作。
“不是說中國因此得到多少便宜,是中國需要能源進口多元化,俄羅斯需要能源出口多元化,雙方的經濟結構是互補的。我的看法是這次有很大的可能性獲得突破?!标愑駱s說,中俄能源天然氣合作已經談了10年,但始終沒有談下來,關鍵的問題是在價格上。不管如何,中俄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另據報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已就大規模天然氣交易進行了積極談判,2014年年初已經接近達成一項價格協議。
(原標題:普京訪華最值得關注點:海上軍演與能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