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和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攜手成立華東師范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新能源與環境聯合研究院。這一則看似普通的新聞卻讓人想起了中美之間在新能源領域的廣泛合作空間。
為擺脫經濟危機,奧巴馬試圖為美國打造一個推動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全新基礎。在實體經濟領域,推動新能源戰略成為其最重要措施之一。新能源戰略具體內容包括改善現有電網系統,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并入全美統一電網,建設智能電網系統;發展節能型車輛;將用于進口石油的資金轉向發展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電站,減輕對石油的依賴等。為此奧巴馬政府計劃未來十年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相關研究、提供稅收優惠;到2015年前投入使用100萬輛美國本土生產的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到2012年保證美國人所用電能的十分之一來自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在1990年基礎上降低80%。
在新能源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美國自然有必要和中國這個龐大的新興市場建立起密切的聯系。事實上,美國政府在推行新能源戰略時,已經和中國建立了較為密切的經濟合作。新能源合作早已是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重要內容。積極發展新能源經濟的中國無疑是以技術見長的美國新能源企業賴以發展的最大外部市場。而且,來自中國的投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美國新能源經濟發展和技術研發上所需要的巨大資金投入。
新能源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美之間既包括合作也充滿競爭的一個方面。面對中國的崛起之勢,相當多美國人實際上也認識到美國并不能采取遏制的態勢,在關注中國的聲音中,大多數的觀點也認為中國最終會在經濟上趕超美國。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美國人思考的一個問題實際上是,美國要振興自身經濟并盡可能維系其領導地位,那該如何借力和塑造崛起的中國呢?無疑,經濟領域仍然是中美兩國間擁有最多共同利益和交匯利益的領域。而新能源經濟更是雙方都極為重視的發展領域,是雙方都想通過某種程度的合作來贏得自身最大利益的領域。對于美國來說,當然希望使美國較為先進的新能源技術和相關產品更多地占領正在極大拓展的中國新能源市場,以此促進美國經濟出口,加速美國國內的經濟調整,在美國國內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美國國內的經濟增長。
對于我國來說,目前在新能源的技術研發上肯定沒有美國成熟和先進,因此若能夠借重美國的技術資源為我國的新能源經濟服務,調整我國的經濟結構以走上更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當然也是有利于進一步發展我國經濟國力的一種戰略性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