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8月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觀察》報道,工信部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55.2%,已超越美國。據了解,這是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連年打破歷史記錄后首次超過美國。經濟之聲特約觀察員、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此發表了評論。
主持人: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首次超過美國,意味著什么?
韓曉平:意味著我國能源安全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現在我國百分比超過美國,而且我國大量石油來自例如中東等相對不穩定地區。而美國大量的石油來自其周邊,像墨西哥灣、加拿大這樣相對穩定的地區,所以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挑戰遠超過美國。
主持人:是否意味我國能源消費增速太快?
韓曉平:確實。我國石油消費的進口量基本上是我國GDP的一倍以上,這幾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一方面原因是我國整個能源結構嚴重不合理,大量石油去運輸低熱值的煤炭,消耗了大量能源;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國整個系統的配置不合理,油價上漲使我國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因此目前石油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非常大。
主持人:我國也有很多大油田,如何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
韓曉平:首先,我國油田的質量和其他國家無法比。目前我國像大慶這樣質量好的油田,需要注水才能把油壓上來,成本非常高。另外,技術上我們也有很大局限。因此對于中國,這樣的高依存度會繼續下去,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一方面要改變能源結構,提高系統效率。另外一方面要盡可能尋找資源替代石油,實際上天然氣就可以作為石油的替代品。但這些年來由于天然氣市場的過度壟斷,導致我國現在雖然知道天然氣儲量很大,卻不了解具體方位,也不了解如何開發,缺少相應技術。因此要從根本上保證中國的能源安全,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