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 (侯麗軍 張媛 李碩)談到中俄能源合作,外界總是聚焦于中俄天然氣價格談判。但從此次俄羅斯總理普京訪華透露的訊息看,中俄能源合作不局限于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還將向更寬、更廣領域拓展。此間中國俄羅斯問題專家認為,中俄作為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國和生產國,在能源領域互補性強。中俄建立并發展全面、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能源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對充實兩國務實合作內涵、提升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在此次普京訪華系列活動中,11日舉行的中俄能源談判代表工作會晤格外引人注目。主持會晤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特別強調中俄能源合作的“戰略性、全面性和長期性”。俄羅斯副總理謝欽也表示,中俄能源合作充分體現了兩國務實合作、互利共贏的本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孫永祥認為,中俄能源合作最顯著的利益交匯點在于“兩國能源戰略的接軌”。他認為,俄能源政策逐漸向亞太地區傾斜,將大幅提高亞太國家在其能源出口中的比例。而根據中國“十二五”規劃,為保證經濟穩健發展,必須擴大天然氣和石油進口,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目前,中俄能源合作已經在一批大項目上取得積極進展。中俄原油管道今年已由俄羅斯向中國供油,標志兩國能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除單純的油氣貿易外,中俄能源合作產業鏈還不斷向上下游延伸。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盛世良將其形容為“上下游捆綁”,即中國企業參與俄羅斯上游的勘探和開采,俄羅斯企業參與中國下游的加工和銷售。這樣兩國就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反過來又會加強兩國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普京訪華前后,中俄雙方向外界透露明確信號:中俄能源合作不局限于以油氣貿易為主的初級階段,正在向石化、煤炭、電力、核電、可再生能源等領域拓展。
孫永祥認為,中俄能源合作要解決貿易結構單一、不穩定性較大的問題。從兩國能源安全角度考慮,雙方也應努力拓寬能源合作的領域。
目前,中俄正在推進田灣核電站二期和示范快堆項目上的合作。中國神華集團公司與俄有關企業在開發奧格賈煤田、雅庫特煤田和建立煤制油合資企業的合作也取得新的進展。雙方有關公司還簽署了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領域的框架協議。
在中俄能源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兩國并未回避在能源合作領域存在的分歧。
以中俄天然氣價格談判為例。2010年,俄羅斯國有控股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達成協議,將向中國輸送天然氣。但到目前為止,中俄雙方仍然未能就天然氣價格達成一致。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廣程表示,中俄能源價格談判耗時較長,主要難點不在政府而在企業。兩國能源企業是談判的主體,雙方在利益分配上討價還價是必然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執行理事長、前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劉古昌認為,中俄雙方最終將就天然氣價格問題達成一致。“雙方要進一步發揮智慧,找到都能接受的方案。”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