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工程生產出一種病毒,其可用于控制太陽能電池板納米管的排列,由此可增加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之前的研究已經顯示,通過使用碳納米管——顯微鏡下純碳的中空圓柱體,可促進太陽能電池電子收集的效率。然而,由于兩個原因,使用這種納米管具有一定的挑戰。一是納米管的生產,二是碳納米管趨向于聚集在一起,由此會降低效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工程開發出一種可控制納米管排列的病毒M13。
為了對這種病毒進行測試,這個研究團隊使用了一個燃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這種費用較低的電池是使用二氧化鈦制成,而不是使用硅。通過使用這種病毒可使得這種太陽能電池的發電效率從8%增加到10.6%,效率增加將近1/3。麻省理工學院通過基因工程開發出病毒是近期在太陽能電池板技術方面多項開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