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實現我國政府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的承諾,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單位GDP能耗降低16%的目標。專家表示,要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必須大力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布局,逐步加大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興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有效替代。
“十二五”節能減排急需新突破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認為,“十二五”節能目標由“十一五”期間的20%調減為16%,雖然看似有所下降,但是完成任務難度很大。因為“十一五”期間淘汰了大量落后產能,關閉了很多高耗能企業,而“十二五”期間已經沒有太大空間進一步實施關停。對于目前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專家冷靜指出,實現“十二五”節能目標,進一步挖掘節能減排潛力,必須立足于提升技術含量,依靠節能技術應用的突破。
眾所周知,我國現階段的能源結構雖然已初步多樣化,但油氣資源不足、煤炭資源豐富的現狀,造成能源結構只能以煤為主。因此,我國工業和民用供熱主要采用燃煤鍋爐,尤其是中小型燃煤鍋爐,應用于化工行業的燃煤鍋爐更是量大面廣。與此同時,技術落后、能效水平低、污染嚴重等問題非常突出。以燃煤工業鍋爐為例,目前我國燃煤工業鍋爐約有48萬臺,年耗原煤約6億噸,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20%左右,每年排放煙塵約200萬噸,二氧化硫600萬噸,是僅次于燃煤發電的第二大煤煙型污染源。
太陽能光熱產業優勢明顯
據測算,太陽能資源總量相當于現在人類所利用能源的一萬多倍,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當于燃燒500萬噸煤所產生的能量。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生產真空管的鍍膜機有2000臺,生產真空管4億多支,實際使用量3.68億支,全年總計生產熱水器4900萬平方米,增長了16.7%。2009年的太陽能集熱器保有量是1.45億平方米,2010年的實際使用量是1.68億平方米,增長了15.9%;產值735億元,增長了22.5%,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而且,隨著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在力諾瑞特、皇明等大型太陽能企業的引領下,目前我國太陽能光熱產業的技術水平也有大幅提升,已經逐步由傳統的低溫熱水應用,向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太陽能中高溫應用等方向發展,以力諾瑞特為例,近十年來通過打造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標桿工程”,每年為國家節省標準煤近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3000萬噸。
光伏 光復能 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