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垃圾發電事業
來源: 環保信息網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10-06-17 訪問:次
環保作文:知不覺到能源環保公司已經八年多了,自從調動工作后,總有人問,你現在的單位是做什么的?我很輕聲地回答:環保公司。“環保?搞什么?”問的人都會提高八度,他們都很想知道,在電力行業的環保該干什么?我說:垃圾發電。“什么?垃圾發電?”聽到這的人更加興趣盎然,大都會繼續追問下去,對垃圾發電這個新名詞充滿了好奇。
這不僅讓我想起剛借調到能源環保公司的情形,2000年底的能源環保公司上上下下都忙得不可開交,南山垃圾發電廠定于2001年1月15日開工,所有的人都加班加點地埋頭苦干,就象關于垃圾處理行業的宣傳一樣,朝陽的行業,需要朝陽的斗志和激情,我感受到這憋足了勁頭往前沖刺的斗志和激情,我全身心地投入了新的工作崗位,和我心目中的朝陽感一樣,對公司的事業和我的工作都充滿了熱情和希望。
但是,如軍令一般的開工令在約定的日子并沒有下達,南山垃圾發電廠必須更換廠址!市政府這一決定對于滿懷豪情跨入環保行業的能源環保公司和員工的打擊是致命的,是顛覆性。場地已經完成三通一平了,設備都到港了,施工單位都準備進場了……我們就像整裝待發、準備去打一場勝戰的隊伍竟然接到了原地待命的命令一樣,很挫敗,很泄氣,很失望。
公司領導及時動員,部署工作,沒有給大家傷感的理由,雖然社會上還對我們所從事的行業存在諸多的懷疑,但是,我們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堅信我們所從事的環保事業,堅信我們所選擇的技術路線。
公司發出的仍然是開戰的準備——工程部的人員和公司領導、甚至是集團公司領導一起,考察論證,爭取市里重新確定南山垃圾發電廠的廠址;計劃發展部的人員積極和各區、鎮政府聯系,爭取其他項目的發展機會;設計研究所的人員按計劃進行引進技術的學習;物資部的人員傾巢而出,忙著5條焚燒爐生產線的接貨……大家不能泄氣,困難只是暫時的,我們需要的,永遠是做好各種儲備,積極地尋找機會!哦,新興的行業,無限的機遇,無限的挑戰,還有很多未能預料的困難在前行的道路上等待著我們,而公司各部室的人員,在公司領導的統一部署下,鉚足了勁,苦練內功,只等待著起跑的槍聲。
機遇永遠是垂青有準備的人。2001年8月,市城管辦將其屬下環衛綜合處理廠籌建的鹽田垃圾發電廠項目移交給我們能源環保公司,在這發展關鍵的時候,憑借能源集團良好的信譽和我們能源環保公司的雄厚實力,取得了鹽田垃圾發電廠項目,這是全體員工的定心丸,給公司帶來的不僅是發展的機遇,更是發展的信心。公司的各個部門開始分工又合作地忙碌起來。按照公司的戰略發展計劃,原定通過購買比利時西格斯公司的設備和技術,通過南山、寶安兩個垃圾發電廠項目的建設,積累經驗,消化吸收引進技術,進行國產化的轉化設計和生產,投資建設國產化設備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由于種種原因,我們擬作為樣板工程的南山、寶安兩個項目都未能按時開工,而鹽田垃圾發電廠項目我們要如何開展呢?
公司果斷決策:轉化技術,我們自行設計,國內生產、成套焚燒爐生產線設備!雖然我們還沒有安裝、調試進口設備的經驗,但是,我們一直在按計劃進行轉讓技術的學習,我們一定能夠建成屬于自己的技術和設備的國產化垃圾發電廠!受命的設計研究所各專業的高級工程師們,沒有猶疑,沒有退縮,勇挑重擔,飽含激情地投身到國產化各專業工作中。
在國產化的工作中,我接觸了很多的單位,印象最深刻的情景是在上海。和深圳能源集團各電廠合作了好些年的上海成套所,將著手和我們合作垃圾焚燒爐設備的成套工作,他們飽含深情地說,是能源環保引領他們涉足了這個環保領域。與國家的電力發展共同進步了幾十年的人,忽然從電力行業切入了環保行業,他們的語言中,“垃圾”字眼頻繁出現,他們很感慨竟然和垃圾打上了交道。
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或許是偶然的機會,或許是命中緣定,當年最早落戶垃圾電廠籌建辦的人們,在走訪了深圳市的幾個填埋場后,看到填埋場周圍的群山都禁不住感慨,感慨被填埋場完全破壞了的美麗山巒,那群山環抱的應是人類最原始、最清新、最美麗的大自然,是城市里居住的人們賴以存活的巨肺啊!如今呢,每天幾千噸的垃圾填埋在這里,就不說數據顯示的污染隱患,光是那滿目的蒼蠅、飄散好幾里的惡臭就足以讓人震撼,發人深省!他們從填埋場出來,便改變了人生的抉擇,他們深切地體會到城市垃圾處理的緊迫性,策劃投資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洋洋灑灑地項目意向書,描述的不僅是商機,更是社會責任,為了子孫后代造福的使命感!垃圾電廠籌建辦的很多人從此有了垃圾情結,走上了和垃圾打交道的道路。
我也是在他們的引領下,走進了垃圾處理的世界里,我在日積月累的工作接觸中,體會著他們的垃圾情結,感受著他們崇高地精神境界,在能源環保公司三年多的工作中,有著很多的人和事讓我感動,讓我震動,我在能源環保公司里成長的不僅是專業的知識、工作的經驗,成長的更是人生,人生的態度,人生的使命感!
能源環保公司在投身垃圾發電廠項目的這幾年間,遇到了來自市場的各式各樣的困難,而公司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從來沒有動搖過,始終堅定信念,相信垃圾處理行業的光明前途,管理層高瞻遠矚,如在非典期間,工程進度受到拖延,而管理層卻從困難中看到了商機,看到了社會對環境的更高要求,更看到了垃圾處理行業的希望,并籍此對全體員工提出了高的要求,號召大家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態,關注行業的技術進步,關注社會對行業提出的更高標準和要求,鼓勵員工不要好高鶩遠,要以敬業的精神做好本職工作,練好內功,迎接社會給我們帶來的發展機遇。“這是你的船”!就像邁克•阿伯拉肖夫對“本福爾德號”的水手們說的那樣,讓所有的人爭取當一名出色的水手,共同管理好企業,努力把好企業發展的航向。
在從事垃圾處理這項為子孫后代造福的事業背后,存在著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是使命感,也是一種信念。是啊,機遇只會垂青懷著信念等待機遇的人,成功只屬于付出了努力的人。在南山、鹽田兩個電廠的建設過程中,我身邊有著太多太多這樣的人和事,讓我感動,讓我深思,作為一種進取有為、勤奮敬業的精神力量,他們有力地推動了公司業務的發展,共同的努力,實現著公司和個人雙重的理想和目標,成就了公司的業績,也成就了的人生。
在鹽田污水處理工程化過程中,設計研究所該工程技術負責人朱總,作為一名年近70歲的老專家,蹲點在現場第一線,在高溫酷暑的環境下,指導其他人員對于惡臭熏天的垃圾瀝濾液的處理工作,期間遇到的技術上的困難和工作配合上的煩瑣都很多,朱總一方面協調各參與單位的關系,一方面率領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攻克技術上的難關,將公司研發的、被列入2002年國家技術創新計劃的垃圾滲瀝液熱力法處理技術,在鹽田垃圾發電廠實現了工程化.
參與國產化爐排設計和監造的設計研究所的工程師們,為了研制屬于我們能源環保公司自己的翻動爐排,付出了很多艱辛的勞動,其中一位參加爐排監造的老工程師在完成該專項工作離開公司時,很心滿意足、很羞澀地對我說:“我的工作已經做完了,鹽田的爐排翻動效果很好,垃圾也燒得很好,我原來很擔心,畢竟是第一次,現在看到鹽田垃圾發電廠運行的效果很好,我很高興,我可以安心回家了。”談話間他還用手勢向我演示著他監造的爐排滑動、翻動的情景。無獨有偶,他的手勢讓我想起了設計研究所的吳所長,這位率領設計研究所完成了鹽田焚燒爐設備全面國產化工作的、曾榮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優秀環境科技工作者榮譽的專業工作者,曾對我做過同樣的動作,同樣的手勢。那一日,在鹽田電廠,他很興奮地對我說:“易揚,我們的爐排裝好了,現在正好能看到,我帶你去看,翻動的。”說著,他用那胖胖的手連續地做著爐排翻動的動作,那滿足的表情,那傾注了感情的動作,讓我感受到了無限的喜悅,那一刻,我知道,我看到的不是一排排的鋼和鐵,我看到的是設計研究所的工程師們用血淚、汗水澆注出來的,活靈活現的作品,是他們的孩子。
不知不覺中,我赫然發現,有著垃圾情結的不僅是我們,我們的合作單位,還有我們的親人,我們能源環保公司人的家屬。我的家人自從我到環保公司工作后,會不自覺地關注我們身邊的垃圾,關注它是如何被清運,如何被回收的。自從我到環保公司工作后,我們家庭語言中“垃圾”字眼頻繁出現,我那5歲的兒子為了引起重視,博取的歡心,更是別出心裁,竟然很自信地給自己取了個小名叫“垃圾”,一直使用至今。而我家人就常常指著拾荒的人、在垃圾箱里“尋寶”的人,很擔憂地對我說:那些好燒的東西都被他們揀走了,就剩些飯菜給你們,多難燒啊!他們因關切而帶出的情緒和憂心讓我感動,讓我深切地領悟到,我所從事的垃圾焚燒發電不僅是一個工作,更是一個事業。
哦,我們的鹽田、南山垃圾發電廠已經在2003年的12月先后建成投產了,寶安垃圾發電廠也于2005年底投產了,能源環保公司的員工,用血汗實現了國內同類型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最短建設工期,實現了焚燒爐生產線的全面國產化。全進口設備的歐式的南山垃圾發電廠很優雅地佇立在南頭半島的小南山腳下,每天處理800噸的城市垃圾;自行設計并國內制造的焚燒爐處理線的鹽田垃圾發電廠在鹽田坳青麟坑,依山形地貌,分四個平臺小巧伶俐地端坐在半山上,與美麗的三洲田自然風光溶為一體;全國最大日處理量的寶安垃圾發電廠背山面湖地端坐在寶安區環境園內,與政府規劃的填埋、水處理等一系列設施一起默默地運轉,實現與成就著許許多多人的環保心愿……
2008年的能源環保公司的垃圾發電廠總處理能力已經達到2450噸/日,已累計處理了100萬噸垃圾,我們還在努力,我們投身的不僅是這個朝陽般的行業,也是富有使命感的人生。
上一篇:環保急先鋒
上一篇:環保百保箱 伴我走天涯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