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家園就是愛自己
來源: 環保信息網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11-07-28 訪問:次
環保聯盟環保作文:未來的地球是怎樣的呢?誰也不知道......但是如果我們再不好好的保護她的話,在未來的某一天,她將不復存在。
曾經的地球,海天連成了一線,動植物繁茂。但是現在,由于人類的過度的開采水資源、不限量的砍伐樹木、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大量捕殺珍稀動物,以至于現已有因人類而滅絕的動物就有103種,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臺灣云豹、麋鹿、黑海雀和渡渡鳥等物種已不復存在。而植物在我國就有388種瀕臨滅絕。
不僅如此,現在我們要面臨的還有地球變暖、土地沙漠化、逐漸消失的濕地、對石油毫無節制的需求、核廢料的處理不當、越來越少的珊瑚礁、超級大壩不斷增加等7大問題。這些問題每一個都應該引起人類足夠的重視。
就拿核廢料的處理不當來說吧,核廢料是核物質在核反應堆內燃燒后余留下來的核灰燼,具有極強烈的放射性,而且其半衰期長達數千年、數萬年甚至幾十萬年。也就是說,在幾十萬年后,這些核廢料還能傷害人類和環境。今年全球超過440個商用核反應堆會產生超過11000噸的核廢料。如何處置這些核廢料給人類提出了難題。首先這些核廢料很可能會有泄漏的危險,其次這些核廢料很可能被恐怖分子獲得,從而用于可怕的目的。美國有超過100個核反應堆,產生的核廢料占世界總量的25%左右,而處理核廢料的核垃圾場就更多了,共有131個。共有超過一億人生活在核垃圾堆附近100公里以內的范圍內。無論將核廢料運到哪里,都不可避免地給當地造成污染。利用核能越多,類似的污染就會越多。在享受核能的超級動力時,人類千萬不要忘記核廢料的隱憂。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初二下時學的《喂——出來》這篇文章,里面講到的那一個大洞,其實可以把它當做是一個無底洞,當人們想探求這個洞里究竟有什么東西,想讓洞里的東西“出來”,當人們發現洞里沒有任何東西而且填不滿的時候就開始往進倒東西了,原子能反應堆的廢料、機密文件、動物尸體、流浪者尸體、廢物、污水、日記本、照片、假鈔票、犯罪證據等現代城市的垃圾都填進了洞里。當這些東西在倒進去的那一刻,其實就是人類走向滅亡的開始。他們認為這樣做是把他們所生活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卻不曾想過,當有一天這些東西再次出現時,人類應該怎么辦。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種情況的存在:生活中的人們把江河湖海天空看成了無底洞,城市的廢物和污水排放在海洋里去,以為這樣以來就可以漂流得無影無蹤,那就是把大海看做深不可測的洞了;人們把廢氣排放向大氣中,以為這樣一來就可以飄散得無影無蹤,那就是把大氣層看做是深不可測的洞了。但是現實的情況卻與文中不同,把廢物和污水排放在海洋里去,它并不是隨著海水的漂流而被稀釋,而是大面積的污染海洋環境,使得生活在海中生物大面積死亡;同樣的,將廢氣排放入大氣中,它并不是飄散得無影無蹤,而是使得大氣層中的臭氧層越來越薄,氧氣成分越來越少,當臭氧層不見了的時候,人類想在地球活下去是不可能的了。
美國俄勒岡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簡·盧布徹科說過:“當被問到‘你從自然得到什么東西?’時,大多數人的回答是食物、纖維、藥物和基因。但是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生態系統為我們提供的其他服務。它凈化著空氣和水源,調節著氣候,使貧瘠的土壤肥沃,控制著害蟲和病原體。只有當我們失去這些服務時,才會意識到它們的可貴。”
所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意識到沒有他們不行,保護自然給予的一切,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
各位!行動起來吧!讓大自然相信我們會改善我們的家園,保護與我們一起生存在這個地球的一切生物,不再肆意砍伐、肆意獵殺、肆意開采一些在當時不需要的資源。地球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家,不要讓她消失!
上一篇:外星天氣預報
上一篇:地球媽媽你怎么了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