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洋》到大學生的環保態度
來源: 環保信息網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11-10-24 訪問:次
環保聯盟環保作文: 由雅克.貝漢執導的《海洋》自在國內上映以來,引起了難得的紀錄片的觀影高潮,身邊的朋友也總是不停向我推薦,告訴我這是一部純粹但卻開闊的影片。的確,沒有好萊塢式的商業槍戰或特效,有的只是對自然,對海洋世界最原始魅力的展現。除卻對海洋生物自然生機的展現,鯊魚被網兜所困,割去魚鰭魚尾后直挺挺地沉入海底,海面上彌漫的鮮血等鏡頭又直逼我們的心靈深處。《海洋》結尾處越來越多海洋生物“滅絕,滅絕,滅絕”的現實讓人觸目驚心,與此同時更為觸目驚心的是河流與海洋的污染。工業化的進程與維護自然環境之間始終格格不入。
海洋只是一個縮影,還有森林退化,氣候變暖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前赴后繼”挑戰著人類。環保低碳早已是近些年來的老生重談了,然而效果卻不甚理想。我覺得這其中除去宣傳力度的問題,意識的匱乏首當其沖。而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而言,我們是站在意識前沿,富有創造力和活力的群體,通過教育和自我學習,我們更深切地了解到環境保護的緊迫性,所以應是具備更強的危機意識的。因而更好地承擔起社會責任,在宣傳和帶動身邊人共同參與環境保護上具有不容推諉的責任,這一點對于大學生黨員而言更是如此。
同時,在行動落實上,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創造力。宣傳如何能夠深入人心?如何能夠廣而告之?《海洋》通過慘烈的取翅鏡頭直射心靈深處,讓觀眾由衷發出“以后再也不吃魚翅”的感慨。對于我們而言,我們無法做到如此專業,但至少可以學到用最直觀,最能打動人的圖片,數據,事實來起到宣傳的目的。這些天來,在學院教室和寢室樓道里看到不少有關收集廢紙,拒絕浪費的宣傳單,詳實的數據告訴我們省下廢紙可以節約多少木材,有多少樹木可以免于被砍伐,積小成大,聚沙成塔,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一個小小的舉動可以拯救一片綠色的時候,誰又不愿如此呢?值得一提的是,伴隨網絡的發展,人人、微博等大眾傳媒的普及更為宣傳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廣泛渠道,視頻,電子宣傳單可以利用這些平臺被廣為流傳。所以用最直觀的方式來喚醒意識遠比枯燥的教條有效得多,而當代大學生無限的創造力正有助于推動這一進程。
最后,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然不可或缺。而大學生黨員更要在其間體現出先進帶頭作用。我們遠比自己想象的具有更大的潛能。從我們自身做起是其一,帶動身邊人是其二。身邊的室友,同學,老師是最容易受到良好行為的影響的,只要能持之以恒,一定可以很好傳播開去,如果身邊人都能省下廢紙,都能垃圾入箱,都能節約用水,至少身邊的環境能有煥然一新的感覺。而利用空余時間,深入社區,企業,工地等地宣傳又能有所助力。
總而言之,我認為責任感,發揮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有的環保態度,我們每個人都該有所警醒,要能學有所用,共同維護我們生活的家園。
上一篇:低碳生活真好啊
上一篇:藍色讓我想起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