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
來源: 環保信息網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11-12-30 訪問:次
上周公益講座的時候,聽到一個媽媽講起她兒子在幼兒園的遭遇讓我想起這部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來源:中國環保信息網 - http://www.hntv520.com/huanbao/48940.htm
這位媽媽說她兒子屬于比較調皮的那種,在幼兒園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簽。比如把吃過蛋糕的碟子扔進洗手間的水槽里,發現碟子被飄在水面后高興地大呼其他的孩子過來看。結果是被老師以“故意破壞”“起哄”的罪名被“教育”了一通,因為水槽漏水口被堵住了。可是在媽媽被請到幼兒園“談話”之后孩子悄悄對她說了這么一句話:“其實碟子飄著的時候是不會堵住的,只有沉下去了才會堵住。。。。。”諸如此類的事情在幼兒園頻頻發生,孩子就這樣一次有一次的被“關照”,最后這個孩子成了全園的名人,“**,你是不又。。。。。了”。甚至有家長領著自己的孩子來到她的面前:“**,你今天是不是又。。。。”。
到了后來,只要是兩個孩子發生爭執了,老師可以馬上做出判決:“**,你。。。。。!”
因為他不符合“好孩子“的標準,“壞孩子”的標簽就這樣貼在了孩子的額頭,時間長了就撕不下來了。
這樣的處境很像《地球上的星星》里的小主人公的“一夏”的處境。“一夏”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天生敏感而細膩,充滿想象力,并且具有極高的美術天分;但是在學校表現上卻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弱智、搗蛋”等等缺點的結合體。老師這樣認為、同學這樣認為、家長也這樣認為,最后他自己也這樣認為了。在被絕望的父母送到一個寄宿學校進行隔離教育后,開始走向自閉,拒絕與外界交流。幸好后來遇到理解他的美術老師,并被美術老師真誠的愛重新喚醒。
同時我又想起了《窗邊的小豆豆》,小豆豆最初也是因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先后被多家學校拒絕,最后不得已進了巴學園。這一進不要緊,居然似的巴學園成了世界聞名的學校,而小豆豆本人也被任命她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繼著名國際影星奧黛莉?赫本之后第7位、亞洲歷史上第一位親善大使。”1984年,聯合國的官員在讀完英文版的《窗邊的小豆豆》后,認為“這個人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了”。
差別在哪里?差別在于現在二兒童大都不被理解。
原因在哪里?我想原因在于當今全國人民都投入到經濟發展的洪流中迷失了自我,因此財富、地位、知名度成了檢驗成功的唯一標準;“頭腦發達”成了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那理所應當的“成績好”成了檢驗“好孩子”的唯一標準。所以孩子從出生起就被送上了“起跑線”,成了教育“生產線”上的一件產品。在這個過程中個性被抹殺,感覺被耽擱、情緒被壓抑、心理被忽視,精神成了空白,只有學習、知識、成績!
人被教育殘缺了!
我們都犯了一個最最嚴重的錯誤就是:人得高貴在于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也就是說人被朝著一個模子刻畫, 人被平庸了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一顆星星,每顆星星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成為你想像中原型的贗品!
最后再推薦一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同一個主演,同樣經典!
編輯:
環保人
上一篇:
地球只有一個需要好好保護
上一篇:
《猩球崛起》觀后感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