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中國環保信息網-http://www.hntv520.com2013年一開年,老天爺就給了北京人一個嚴肅的教訓。在1月的31天里,竟有26天的霧霾天氣。上班族慘啦,即使帶上口罩也難免吸入灰塵。醫院的呼吸科爆滿了,還衍生出了一種新的“病種”——北京咳。不上班的家居族更難受,不能出門,不能開窗。由此便有了“十面霾伏”的新成語。一時間,
環境保護成了人們最關注的話題:這么嚴重的霧霾該怪誰?怪汽車尾氣太多?怪工廠排污太多?還是……其實,北京的空氣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有關部門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在治理,但是,還是出現了霧霾月。我覺得要釜底抽薪,還得解決人口密度的問題。也就是說,近年來,北京的人口太多啦。你想啊,北京城的空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空間內人多了,就會導致不堪重負的污染。人多了,房子就多了,原來可以調節空氣的田野樹林就少了;人多了,餐余垃圾就多了,排放的污水、二氧化碳也多了;人多了,交通工具就多了,排放的廢氣也多了,就成了北京不能承受之重。20年前,我開始生態文學創作,關注地球上的動物種群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其中令我震撼的是生活在北極荒原的旅鼠的生存方式。據科學家考證,這些旅鼠,有著4年一次集體投海自殺的周期性。第一年,數量很少,開拓者們艱苦卓絕地繁育;第二年,繼往開來者變本加厲,種群開始繁盛;第三年,荒原被繁育過剩的旅鼠覆蓋,植被被啃噬殆盡;第四年,成千上萬只旅鼠集體投海自殺,給荒原以復蘇的機會。第五年開始,旅鼠們重蹈艱苦卓絕——變本加厲——繁育過剩——集體投海的悲劇。后來,我把這個悲劇寫成了中篇小說《大毀滅》。我一直在想,這旅鼠太明智了,知道去投海自殺,讓荒原復蘇,給后代機會;而這旅鼠似乎也太不明智了,周而復始,竟不知接受教訓。大自然總是以各種方式警示我們人類。當然,北京的人口過剩不是因為繁育過剩。生活在北京的人也不會有誰去蹈海自盡。但是,北京城的不堪重負導致了環境的每況愈下,卻是應該引起重視的。其實,生活在北京的人也希望空氣能好一點,所以,在霧霾月之后的春節,放煙花爆竹的人少了。政府也非常重視北京的空氣質量問題,為什么還會出現霧霾月呢?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如果北京的人口能疏散一半,北京的環境一定會得到改善,恐怕也就用不著什么搖號限購之類的措施了。其實,如今北京的人口越來越趨于老齡化,老人們也未必一定要守在城內制造和“享受”污濁的空氣。如果,政府能夠采取相應措施,在周邊建設有良好醫療條件的養老之地,老人們也一定會愿意把城內的空間讓給上班族,自己到郊外去享受清新和寧靜。如今,黨的十八大報告再一次強調環境問題,希望能夠給環境面貌帶來根本的改善,希望北京的藍天工程不再是工程而是現實,希望“北京咳”能早日成為永遠的過去。
上一篇:
詩歌欣賞:一滴水落到我的臉上
上一篇:
文明始于心,環保踐于行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