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學生的寒假作業是參加義賣活動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賴逸秀
下周一,各中小學就要結束寒假開學了,今年老師們都給佛山的小學生們布置了哪些作業呢?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為讓孩子們過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寒假,今年佛山很多學校對個性化寒假作業費了一番心思,而且還頗具創意地布置了許多特色實踐活動。記者了解到,此前佛山市教育局下文件要求,各學校要合理布置學生寒假作業,提倡布置動手制作類和實踐類作業。記者了解到,該實踐類型的寒假作業受到了多數家長及學生的熱捧。
學生義賣籌資3000元
已有25年教學經驗的梁麗霞是佛山市鴻業小學的語文老師,也是佛山市“愛助會”公益組織的義工管理者。她告訴記者,對于學生的寒假作業,她采用靈活的方式,并且分為三個等級來布置。
梁麗霞表示,對于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主要讓他們閱讀和背誦一些優美的詩詞,多看國學書籍。而成績中等的學生,則主攻“作文”,主要增加他們閱讀知識。而對于一些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才布置傳統抄寫的作業,主要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這樣的方式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比較靈活。”梁麗霞說。
而除了傳統的作業之外,梁麗霞表示她更主要的還是讓孩子參與多一些實踐活動。她借助“愛助會”公益組織的平臺,帶領班上的學生在南風古灶進行了一個星期的義賣活動。學生們的任務就是制作各類的手工花以及各式各樣的氣球花,除了制作之外,還負責義賣。幾十個孩子一個星期義賣籌資3000塊錢,主要用來捐資助學。
“通過實踐性活動,一方面是鍛煉孩子的動手制作能力,一方面是通過義賣來鍛煉孩子與他人的溝通和交往的能力。”梁麗霞表示,相對于書本知識,她更希望能夠帶學生去接觸社會的人和事,培養他們的愛心。
環保成熱點實踐主題
記者從多個學校了解到,今年學校布置的書面作業普遍不多,還有的學校完全取消了書面的寒假作業,寒假實踐、動手的作業也更加多元化。目前,“環保”已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而該話題也成為學校實踐活動的一個熱門主題。
余彤欣是佛山市二十四小的一名學生,她今年主要的寒假作業就是要做一個環保手工作品,變廢為寶,寒假結束后要拿著作品回學校參與評獎。她告訴記者,自己做了一個收納柜,可以放剪刀、筆和小件衣服等物品。“之前想讓媽媽買個收納柜,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剛好老師布置了這個寒假作業,就干脆自己做一個。”彤欣告訴記者。
彤欣表示,自己利用舊鞋盒和一個裝茶壺的廢棄盒子以及一些五顏六色的卡紙做成了收納盒,十分滿意。她告訴記者,類似手工制作這樣的寒假作業比傳統抄寫作業有意思多了,自己很有興趣做。
記者了解到,除了變廢為寶的實踐作業之外,有學校讓學生時刻關注佛山本地的空氣質量情況,并且根據春節假期工地停工、工廠放假、道路行駛車輛減少、冷空氣南下、燃放爆竹煙花等可能對空氣質量產生影響的情況,要求學生每天收集上述數據,寫成觀察報告。
多樣式體會傳統習俗
首先在碗里倒入生粉,要倒均勻,再倒入冷水,要適量。再用中火煮兩到三分鐘。一邊煮一邊攪生粉。最后等生粉成糊狀冷卻下來就是用來貼春聯的“糨糊”了。這個寒假,來自二十五小的小雯在學校的鼓勵倡導下,參加了祖廟街道同安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活動,小雯不僅知道了糨糊是怎么做的,還和大家一起貼春聯。
記者了解到,在學校老師的鼓勵倡導下,小雯參加了同安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舉行的活動。她和小伙伴們,在社工的帶領下,帶著春聯來到了社區軍屬家庭。她和小伙伴們一起看軍屬老伯伯在家制作糨糊,制作完畢之后,小雯和伙伴們還在大人的幫助下,認識解讀了春聯的意思,并且一起貼上春聯,最后還聽了軍屬伯伯的故事。“制作糨糊原來并不難,挺有趣的,春聯原來意思這么豐富。”小雯告訴記者。
而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認識春節的傳統習俗,記者了解到,不少學校布置了手抄報和畫年畫的實踐作業,來自佛山怡東小學的張靜雯就收集了有關“年”的所有傳說,制作了內容豐富的手抄報。編輯: 鄔嘉宏
(原標題:佛山學校寒假作業有新意 環保成熱點實踐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