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就要行動”,綠色學校的創建除了在觀念和教育中滲透,更需要實踐,需要師生們積極行動起來,在生活中不斷提高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環境道德和環境素養,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做起,在學習生活中實踐“綠色轉型”。
在太原市實驗小學的校園里,活躍著一支特殊的學生社團——綠源環保公司。這個“公司”的成員,年齡不一、個性不同,卻有一顆相同的心——想讓校園更美麗。
說起綠源環保公司,市實驗小學少先隊大隊輔導員高志強老師展開了回憶:2005年3月份,新學期開始不久,六年一班的教室衛生狀況很不好,如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大家共同愛護班級環境?班主任余躍龍動員全班同學出謀劃策,最終李睿同學提出成立環保公司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綠源環保公司”集結了全班同學的智慧成立起來,六年一班的全體學生加入公司,帶頭維護和創造校園美麗的環境。“公司”主要依靠學生來管理,出售廢舊物所得作為班費使用。
2006年4月,“綠源環保公司”開始面向全校公開招聘,讓校園里所有愿意為環保出一份力的學生成為其成員,積極制作宣傳材料,宣講環保知識,幫助其他同學養成講究衛生、保護環境的好習慣。現在,讓更多的人懂得綠色,宣傳環保已成為“綠源環保公司”成員工作的主要內容,“我們不僅在學校里宣傳,回家也向父母宣傳,我們要讓全社會的人都增強環保意識。”“公司”成員羅綺偉同學自豪地說。在“綠源環保公司”的帶動下,2008年初,該校又成立了以回收廢舊電池為主的“綠洲公司”,市實驗小學的環保氛圍更加濃厚了。
像市實驗小學一樣,太原市的其他學校在綠色學校創建過程中,也爭相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加強學校與社區的合作和聯系,培養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能源節約意識、親近自然意識和優化環境意識。
太師三附小開展了系列主題活動:校園綠化調查、給樹木制作身份證、“我為樹兒穿冬衣”等。學校護綠小隊的隊員們通過觀察、查找資料,了解學校現有綠化狀況、植物特征、對生態環境所起的促進保護作用等,然后將樹木分門別類,自己設計、制作介紹牌,給樹木重新換發了身份證。通過系列體驗活動,增強學生熱愛學校、熱愛自然的情感。
每年的植樹節、世界水日、世界氣象日、地球日、世界環境日……清徐縣職工子弟第二小學都要結合這些環保節日舉行專題活動,比如演講、板報會展等,向師生、群眾宣傳環保知識,在教育他人的同時教育自己。學校教育孩子們在家庭中向父母宣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杯子,不使用含磷洗衣粉、不捕殺青蛙等有益動物、不浪費水電資源等諸多方面的環保知識,并養成良好的節約水電、糧食、不亂扔雜物等習慣,使綠色行為與學生、家長相伴。
環境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普及環境知識,提高環境意識,參與環保實踐,學會環保動手技能。古交市第一中學組織學生走向社會開展實地調查。每年都有學生到龍子村蔬菜種植基地、煤焦化生產基地等地進行科技實踐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大自然、走近大自然,深刻體會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萬柏林區眾紡路小學充分利用家庭、社區資源帶領孩子用實際行動改變周圍環境。孩子們利用節假日與家長一起行動,到社區清理垃圾及各種小廣告,收集家庭固體廢棄物,宣講垃圾分類投放、廢舊利用知識。
調查中不難發現,設計典型性綠色教育活動是每所學校實施綠色教育行動的突破口。對實施綠色教育的教育實踐者來說牞僅具有綠色教育理念以及接受制度規范是不夠的牞還應該鼓勵那些堅持綠色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學研究人員設計出典型性綠色教育活動牞如綠色課堂、綠色小衛士、綠色家庭等。市教育局副局長荊俊杰說,人們認識一個道理,靠老師傳授和書本介紹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親身體驗,去實踐。綠色教育鼓勵家長、社區有效參與進來,充分挖掘校內外環境教育資源,開展廣泛深入的環境道德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學生可以去驗證書本上的理論;通過實踐,可以促進學生樹立有社會約束力的行為規范,自覺做環保宣傳員和實踐者,影響家庭,帶動鄰里,輻射社會。總之牞盡管綠色教育的概念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熟悉牞但綠色教育的理論探討還需深入牞實踐探索還剛剛起步。典型性綠色教育活動的推廣將會引領一線教育實踐者自主探索綠色教育活動牞從而帶動綠色教育的整體落實。本報記者岳娟紅楊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