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韓新克 李修樂 報道)昨日晚,從村民彭某家中出來時,夜空中已是繁星點點。盡管感到口干舌燥,但平頂山市湛河區曹鎮鄉彭莊村的靳亞非還是滿心歡喜。“心里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靳亞非是村上的一名環保專干,前幾天,有村民向他反映,村民彭某準備在村上建一家小煉焦廠。為此,他三番五次上門,為彭某講法律、講政策,講違規建污染企業的后果。在了解了相關法規和政策后,彭某最終放棄了建廠的打算。
靳亞非是去年六月份成為村上的環保專干的,半年多來,他已經向村民及企業宣傳環保法規政策30余次,制止環境違法行為26起,調解環境污染糾紛5起。據湛河區環保局局長李國強介紹,目前,像靳亞非這樣的環保專干,在該區72個行政村已經全部設立,他們在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截止目前,區環保局接到的環境污染投訴下降了21.6%。
據了解,由于湛河區逐年加大污染企業的打擊力度,一些“十五小”、“新五小”污染企業在失去城市的生存土壤后,開始向鄉村轉移。它們藏身于農田中,直接影響到城鄉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但這些企業卻很難被發現,查處后稍不注意又會死灰復燃。而與些同時,由于鄉村沒有環保機構,監管存在盲區,此類情況很難有效根除。
為了有效制止污染企業由城市向農村轉移,還農村一個優美的“碧水藍天”,去年6月份,湛河區嘗試在機制上創新,構建了“區-鄉-村”三級管理機制,他們在鄉鎮設環保所,村里設環保專干,將環保力量延伸至鄉、村,使“環保哨”深入“青紗帳”,以杜絕“十五小”和“新五小”在農村死灰復燃,有效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
目前,湛河區兩個鄉(鎮)和六個街道均成立了環保所,明確專職工作人員22名,72個行政村均設立了環保專干。他們將發揮耳目口舌和監督管理作用,對分管區域的環境問題進行排查、監督和調處,及時監控分管區域內河流水質及大氣環境質量情況,發現“十五小”、“新五小”企業和違反產業政策的新上項目,及時上報協助取締,及時制止環境違法和生態破壞行為,協助市、區環保部門開展執法活動等。每一位環保專干都有明確的區域分工,確保不留環境監管的“死角”和“盲區”。
為了避免這種環境管理體制流于形式,湛河區不定期派出監管人員對鄉鎮環保工作人員和村級環保專干履行職責情況進行明察暗訪,設有獎懲制度。如果專干所管的片區內連續兩次有群眾舉報有‘十五小’、‘新五小’和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的排污企業,或者不能有效履行職責的,將予以調整或解聘。
責編:李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