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東北部,廣州市的東部,是廣州、東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群和廣深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是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牛仔服裝名城、新型的汽車產業基地和生態旅游示范區。先后榮獲聯合國“聯合國和諧城市提名獎”、“全國綠化模范縣(市)”、“全國綠色小康市”、 “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衛生城市”和“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市)”等稱號。在2009年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行榜中,增城市由1999年的第58位躍居第9位,并提前兩年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經濟指標。
在廣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增城市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探索縣域經濟科學發展模式。增城市委書記
在應對北部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實現長久平衡的問題上,增城市環保局副局長廖蕓棟表示,對北部一千平方公里的生態保護以及旅游開發,在規劃上保證旅游開發的有序可持續發展地進行,先后啟動了增城市的環境保護規劃,通過增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在農村環境保護、群蓄養殖以及旅游區劃等各方面,進行嚴格的規劃上的要求。同時,針對白水寨景區、正果湖心島,以及小樓人家等各個主要景區的規劃,特別是針對白水寨,啟動了規劃環評的編制工作,通過規劃環評來指導總體規劃以及控制性規劃工作的開展,優化旅游開發的整個布局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和諧發展。
增城北部利用建立生態旅游圈的契機,充分利用派潭、正果、小樓三鎮豐富的生態和都市農業資源,積極探索都市農業與生態旅游相結合的鄉村旅游新路子。引導農村勞動力積極參與創建生態旅游村,實現不離鄉不離土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實現本市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旅游景區的發展給村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對于北部的只發展旅游,不發展工業的發展理念,增城市市長葉牛平表示,增城北部山區既是廣州東北部綠色生態屏障,又是增城乃至廣州東部飲用水的源頭,堅決不發展工業,要嚴格保護生態環境。
據廖副局長介紹,目前正在進行白水寨景區污水集中處理系統的建設,首期3000平方米污水處理系統,即將在6月份投入運行,保證處理好景區游客所帶來生活污水的排放,減少對水質和生態的危害。同時我們在旅游項目的準入這方面,提出了很嚴格的要求,促進農家樂以及相應景區的環境保護設施的配套與完善,有效的保證了北部地區旅游與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
位于增城中部的荔城污水處理廠主要負責收集處理增城市中心區及周邊鎮街如增江街、朱村鎮和石灘鎮部分區域生活污水。采用近年來國際公認的CASS工藝處理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荔城污水處理廠總經理陳代興在接受采訪中提到:“污水處理廠建成以后,有效地凈化了增江,改善了增城的生態環境,為增城的全區域公園化戰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南部工業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交通發達,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莞市緊密相連、毗鄰深圳和港澳。因此增城市把南部作為重點工業開發區,以新塘為龍頭,南部地區先后建設了新塘環保工業園、廣東增城工業園、廣東東部汽車產業基地、新塘民營之一工業園等。新塘鎮更是被授予“中國牛仔服裝名鎮”的稱號。
廖副局長認為:“隨著市委市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作為我們環保部門,有信心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讓環境保護工作更上一個新的臺階,通過外樹形象內樹素質,進一步按照市委市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部署和要求,加大環境整治的力度,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加大技術指導和提供環境監督,真正實現增城市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促進工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良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