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尚德、天威英利、江西賽維……,這些知名新能源企業成功的背后,無不活躍著VC/PE(風險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的身影。曾經默默無聞的他們一經投資機構在資金、管理上的點撥,迅速成為國內外金融資本眼中的“香餑餑”,先后實現國內外成功上市。屢屢成功的案例發揮了巨大的樣板效應,各方資本逐利涌入,新能源與清潔技術的市場空白點在不斷地被挖掘和填補。
據美國能源基金會與國家發改委的聯合預測,2005-2020年,我國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清潔技術領域的投資需要大約為7萬億元。面對如此大規模的投資,政府顯然無力大包大攬,相當一部分需要民間的投入。而對于正在顯露冰山一角的清潔產業而言,發展初期最需要的往往是大量的資金和有效的商業模式,而這些正是VC/PE的強項和優勢所在。經過產業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幾番沉浮過后,與早年單純的概念炒作和市場膨脹相比,如今的投資人更加審慎,也更加專注。而這對于產業的健康發展無疑是一件幸事。
一方是就差錢的企業,一方是想投資的基金,在蓬勃成長的清潔技術產業里,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期盼著合作的機會。在普凱基金聯席董事張愛民看來,VC/PE與企業的合作就像婚姻,“誰追的誰,怎么對上眼,婚后生活怎么樣”,資本和產業成功融合的緣由、過程背后都有很大的學問。
資金怎么選定行業?
更傾向產業合理布局,企業要處在產業鏈的合理位置
在光伏領域,青云創投幾年來的布局脈絡十分清晰:南京中電光伏主打光伏核心部件——太陽能電池,注資江西賽維則是著眼于上游硅料產業,然后從下游的上千家企業中又選中了中盛光電,其核心技術可以大大增加光伏產出率;去年,又增加了對匯能科技的投資,他們看好匯能的技術致力于平衡電網負荷,對不穩定的風能和太陽能電廠是重要配套技術。“現在突然要大力發展智能電網,與我們的意圖不謀而合,我們就好像高考猜對了題目。”投資人葉東很是得意當初的決定。
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清潔技術領域一般為初期投資,投資人在判斷項目時,如果沒有看到有顯著的技術優勢,或者之前有相似的成功案例,決定投資的難度就會相對加大。幾年前,技術至上讓很多投資人的嗅覺似乎就圍著專利打轉,熱衷于對技術的追逐。而如今,投資人的眼光更加理性,越來越關注整個產業,從完善鏈條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青云創投與三得普華的聯姻也相當典型。前者是最早一批專注于清潔技術的投資公司,后者則是風電渦輪和風場無功補償設備生產商。在回答“怎么對上眼”的問題時,青云創投的合伙人陳曉平說,溝通就花了七八個月時間,首先討論的是對整個風能產業如何有效地介入。“在設備生產上有利可圖,大家一窩蜂地將精力和資本都投進去了。零部件有了,整機也有了,我們怎么接進去?”三得普華的主打產品可以有效幫助風電場達到接入標準,改善電能質量,且具有高可靠性、免維護、損耗小等優點,對于風力發電不穩定、接網不順的障礙可謂對癥下藥。這和投資人從配套技術、服務角度入手的思路不謀而合。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智基創投合伙人林霆強調投資機構可以承擔風險,但是要承擔經過分析和評估的風險。他向記者強調了兩個經驗:一是重點考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包括技術和團隊。另外就是要在產業鏈上做整體的布局。“東方不亮西方亮,對沖一些風險。”
投資者怎樣選擇企業?
充分考察技術、項目、客戶,看重技術及管理的創新,在行業里要處于靠前排位
盡管大家普遍看好新能源和清潔技術的投資前景,但如何在如云的企業中做出選擇、企業要有哪些特質才能吸引投資人等問題依然十分關鍵。
去年下半年,青云創投先后對地源熱泵供應商挪寶新能源、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公司嘉博文注資。
其中,對嘉博文的投資只花了一個月就做了決定。“一見鐘情”的背后是葉東對嘉博文5年的了解和關注。嘉博文利用微生物技術處理有機廢棄物(餐廚垃圾等),并將微生物再生產品應用于清潔畜牧業及有機種植業,實現資源的循環再利用。“主打碳循環,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嘉博文的技術及產業模式都堪稱典范,是我們理想的投資對象。”葉東表示。
而主要負責挪寶新能源投資的青云創投合伙人陳曉平在做出決定前,同樣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調查上,包括政府和用戶,分包商、設計院、供貨商,并對公司項目儲備進行了走訪。“我們看中挪寶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一,比起國內地源熱泵機組的碩大,挪寶的機組體積小巧,占地面積小,還在硬件基礎上做了軟件開發。其二,酒店總是擔心原有供暖供熱和新系統的銜接問題,挪寶針對這一問題開發出了切換系統。這使得公司的客戶群包含大量新老樓宇。”陳曉平說。
對渴望資金的企業家們,招商和騰創投合伙人金晨的建議是:“中小企業要獲得風險投資的青睞,最重要的是要突出自己在技術、團隊上的特點和優勢。”
對此,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王能光也深表贊同,他對記者說:“我們選擇企業最基本的前提是企業要有持續的成長力,及在行業尤其是細分行業里靠前的排位。而決定這些企業素質的因素就是創新。有的創新是在技術層面,有的是在運作管理層面,只有創新才能實現企業的持續增長。”
務實、理性、健康成長的團隊,投企業的本質是投人
投企業就是投“人”。一個企業的市場潛力固然重要,但在同等條件下,創業團隊才是風投商們最看重的因素。
同為清華的校友,當初給陳曉平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技術上的獨創性,就是三得普華總經理王志勇的團隊。“2003年開始,幾個同窗開始在筒子樓里創業,始終堅持自主研發、腳踏實地,到2009年已經有30多家國內主流風電場使用他們的設備,在行業中取得了令人驚訝的成績。”
看多了花哨的意向書、見多了“忽悠”的企業家,在陳曉平看來,作為早期公司,其最大的價值之一就是領導人和團隊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王志永對未來發展的階段步驟都有客觀明晰的想法。公司在發展早期階段,由于資金等限制,確實有一些事情還做不到,他很坦率地與我們溝通。而有了資金以后,怎樣一步步地提升發展能力,引入外部更專業的管理層等,他也很清楚。”
深圳風發科技與松禾資本成功“閃婚”,除了技術創新的因素外,雙方對產業、技術、發展理念上的默契,是促成合作并保證合作質量的關鍵。松禾資本的合伙人王勇說:“有兩種情況可能會影響雙方的合作。一是投資人違背客觀規律,需要很快地獲得超額收益。二是企業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價值和成長力,確立的目標過高。事實上,雙方都應該實事求是地來評估企業、業務的發展進程,這是雙方合作的良好基礎。”
當初,松禾資本只用了一個多月就決定注資。在解釋被如此青睞的原因時,周慶余非常自信:“首先企業要找準自己的創新點,要有創意。其次是企業自身要完善,人財物、管理等各個方面要干干凈凈、清清楚楚。如果一團亂,就是再好的技術,資金也不會來支持。”
無論投資的是什么項目,都是由人來經營的,最終項目的風險回報也是需要靠企業的團隊來完成。“一個中等水平的技術,如果有非常好的管理,也可以成為非常成功的技術。”葉東曾經這樣表示。
能不能讓企業成長?
很多企業存在財務混亂、管理不完善、團隊建設的問題
決定投只是一個成功融資案例的第一步。大多數情況下,即使雙方合作成為事實,有關企業未來發展路向的爭論有時會一直持續。尤其對于很多PE來說,他們希望以自身的現代化管理經驗來幫助企業迅速健康成長。受訪的投資人紛紛表示,投錢并不難,難的是幫助企業成長并實現資本的漂亮退出,這才最具挑戰性。很多節能環保領域的民營企業存在財務混亂、管理不完善、團隊建設的問題,現代化管理的任務往往非常繁重。
融資之后,如何向企業提供高附加值、幫其“改頭換面”如今已經成為VC/PE最關注的領域之一。比如幫助企業進行貸款債務支持、技術服務,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的治理結構和商業模式、計劃等等。張愛民就經常對企業建議,除了資金之外,企業一定要尋求投資機構能夠帶來的其他方面資源。
深圳風發無疑是得到了比資本毫不遜色的“增值服務”。周慶宇對此深有體會:“以前我們這個團隊只專注于埋頭研發,會忽略很多企業發展大局上的事情。作為我們的風投,站在行業、市場的全局上不斷地給我們一些提醒,我覺得對企業的發展來講是非常有意義的。”
盡管承認青云創投為企業發展、產品規劃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幫助,但王志永對于一些“服務”還顯得有點“不適應”。他開玩笑地說,獲得風險投資之后,也戴上了不少“緊箍咒”。我們企業需要適應各種管理上的改變。“企業在初期較小規模的時候,忽略了很多管理、軟件方面的問題。而風險投資進來之后,就會立足于長遠、戰略的規劃,對企業管理提出全面要求。”
如今,增值服務已經和投資成為固定的“套餐“。但王勇認為,企業和投資人都不要貿然選擇點單。“企業選擇增值服務時要考慮多個因素。首先是增值服務與企業的發展階段、需求及業務是不是能夠結合。早期企業在資源、效率、管理和接受程度等方面都是有限的,在選擇增值服務方面,更要慎重。其次,就是投資結構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提供增值服務。如果有需要的時候,投資機構無法有效跟進,那么雙方的合作也不會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