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田化工有限公司是以煤為原料的化工企業,主要產品有尿素、碳銨、磷肥、復混肥、農藥等,公司現有員工2200人。在德州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海河迎查工作中,禹城中農潤田化工是工業綜合治理的一個重要項目,要求按規劃完成污水治理綜合項目,外排污水穩定達標,完成驗收。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了禹城中農潤田化工。
作為化工企業,產生工業三廢似乎必不可免,但是如何能夠讓這些三廢循環利用起來,盡量少排或不排,是國家環保部門的要求,也是企業必須踐行的社會責任。公司在五年前就成立了以邢仁泉為組長的環境保護領導小組,下設環保處具體負責企業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各車間都設有專職環保員,各工段、班組都設有兼職環保員,形成了一整套的環保管理網絡體系,使“三廢”得以綜合治理,有效利用。
提到廢水的治理和利用,公司環保處負責人帶領記者參觀了其造氣循環水微渦流澄清項目和六萬噸/年尿素系統1#、2#循環水改造項目。據該負責人介紹,僅此兩項改造項目公司就斥資500余萬元,另外近幾年公司還陸續上馬了脫鹽水、冷凝液回收改造項目,脫鹽水反滲透改造項目,低cl-水回收項目的改造,集中回收含油廢水,增上自動在線檢測系統,增上污水末端處理等項目,這些總計投資已經超過了2500萬元,這也讓公司徹底實現了達標排放。通過不懈的努力,在多管齊下,全方位進行廢水綜合治理,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廢水排放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有所降低,一次水使用量由原來的
“在我公司的合成氨工藝中會產生大量廢氣,其中含有氫氣、氨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可燃物質,直接排放會造成大氣污染。當然直接排放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允許的。除了污染外我們認為還浪費了資源和能耗,我們要讓這些廢氣變成錢。”邢仁泉告訴記者。通過技術創新和引進,該公司投資120萬上馬提氫裝置,將分離出來的氫氣,直接送入合成氨生產系統再利用;尾氣則送入吹風氣回收裝置,回收其潛熱。既減少了廢氣的直接排放,保護了環境,又使有效成分得到回收利用。還有綜合性吹風氣余熱回收發電、無動力氨回收裝置、二氧化碳回收項目等都是變廢為寶的新舉措,為公司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奠定了堅實基礎。另外,公司對鍋爐煙氣采用水膜除塵器處理,使煙氣排放達到國家環保標準等。使廢氣排放低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3)表中二級標準。
在化工產業中,創新是永遠的主題,只要創新才能實現技術領先,才能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以前,禹城潤田化工利用DN1200和DN800的銅洗裝置用于凈化合成氨原料氣,不但技術落后、能耗高,而且污染嚴重。為此在學習吸收兄弟單位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于2007年11月投資6500萬元新上醇烴化凈化系統。該系統聯產6萬噸甲醇,替代了銅洗工藝,節約銅、酸、氨、蒸汽和電,徹底杜絕了銅液跑、冒、滴、漏以及給環境造成的污染。
該企業技術人員與山東禹城瑞利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德州鹽堿土改良實驗站聯合研發了普通尿素的更新換代產品——多肽尿素。多肽尿素對植物所需養分具有極強的催化功能,能加快土壤中氮、磷、鉀及微量營養元素供植物吸收利用的速度,減少肥料養分的流失。具有同量增產(15-20%)、同價增效(80大于100)、提高肥效(20%)、改良土壤、改善品質、綠色環保、使用廣泛等顯著特點。單就提高氮的利用率10%計算,每年可以減少430萬噸化肥污染的壓力,為農民節省140億元的支出,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也非常突出。該產品被專家鑒定為“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的綠色環保高效新產品,已得到各級有關部門和廣大農民朋友的高度認可。
責編:王宇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