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伯的手真巧!瞧,這就是他編的籃子。用它買菜可方便啦!”北侖新碶街道百合社區
王老伯的老伴自豪地告訴記者,兩年來王老伯已向鄰居們送出了160多只“環保籃”。
王老伯編籃子也是偶然。他有個寧海親戚家里種了20多株楊梅樹。兩年前,王老伯和家人一起去親戚家摘楊梅。到了楊梅樹下他卻犯了愁:摘下來的楊梅一時沒有合適的東西放。回到寧波后,王老伯就找來舊塑料包裝帶開始琢磨起編籃子來。
第一只籃子足足編了兩天,編好后王老伯拿給鄰居們看。當時國家剛好發布“限塑令”,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鄰居們看到王老伯編的籃子都說好看又實用,這大大激發了王老伯的編籃子熱情。從那以后,王老伯幾乎天天呆在家里編籃子,編好后就送給鄰居、朋友、親戚等。后來許多不認識的人聞訊也紛紛上門前來索要,熱心的王老伯總是來者不拒。
說著,王老伯領記者來到他的“工場”。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子里,堆放著十幾個編好的籃子,還有十余個半成品疊放在一起,地上是一大堆五顏六色的塑料包裝帶。王老伯介紹說,現在他編一只籃子,4個小時就夠了。“其實編這玩意很簡單,誰都會。就是一雙手,一把剪刀,關鍵是看你有沒有興趣。”
編了這么多籃子,到哪里去找包裝帶呢?王老伯一開始到街頭、路邊去撿,左鄰右舍知道王老伯的愛好后,就把單位和自己家里不要的塑料包裝帶送到王老伯家來。“現在不用到外面去撿了,大家送來的足夠我編了!”王老伯說。
看到大家拎著自己編織的籃子走在去菜市場的路上,王大伯很開心。“退休了,想到自己還能為別人做一些事,就覺得特別有意義!”(馮小平 陳未鳴 陳張坤 邱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