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洪口鎮一條形狀似“筷子”的村道路,被網絡稱為“史上最牛公路”,在網絡上躥紅,這條路叫“輪跡路”,俗稱“筷子路”,因其耗材較低,環境破壞較小,符合“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得到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局充分肯定。
“輪跡路”是指在路基寬度范圍內,只在行車輪跡作用頻率較高的輪跡帶上做成一定厚度和寬度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實際上,早在5年前,巴中就開始在農村建設“輪跡路”,目前全市約建有10條“筷子路”。
據巴中市交通局負責人介紹,這種“輪跡路”既是經濟路、快捷路,更是生態路、環保路。其施工簡單,建設難度不大,對生態環境破壞最小,同時,修建“輪跡路”能減輕農民集資負擔,降低通村通暢公路路面硬化成本;減少汽車尾汽排放,提升空氣質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區石料資源,降低建設成本。據介紹,按市場價每公里水泥路路面鋪筑35萬元計算,“輪跡路”每公里可降低建設成本15萬元。
責編:王宇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