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5月7日(記者 陳楓)這個“五一”假期,菲菲(化名)的媽媽突然發現,10歲的女兒有點“反常”: 原來習慣開著燈睡覺的她,這兩天一上床就把燈關了。不僅如此,還會叮囑媽媽要關好所有電器,斷開電源;起床后,洗臉刷牙用過的水沒有直接倒掉,反而收集到一個桶里,留著沖馬桶……更讓她意外的是,假期過后,菲菲拒絕讓爸媽開車接送,堅持要自己搭公車上下學。菲菲的變化讓媽媽有點心疼,可是菲菲卻認為這樣做不奇怪,因為她要做一個“低碳族”。
菲菲是柳州市潭中路小學的一名小學生。4月底,學校里來了幾個大學生哥哥姐姐,通過卡通人“環保博士”,給菲菲和她的同學上了一堂很有意思的課,讓菲菲和同學們認識了什么叫“低碳”,如何“低碳”生活的環保知識。
10歲小學生陽陽是外來務工子弟,生活及學習條件相對菲菲來說,比較艱苦,平時很少有機會能夠接觸到與環保有關的知識。而前來宣傳低碳知識的大學生哥哥姐姐來到學校后,與陽陽等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唱兒歌,讓孩子們懂得了不僅僅是城市才需要“低碳”,生活中,他也和菲菲一樣,成為新一代的“低碳族”。
帶來“低碳”概念的哥哥姐姐,就是廣西工學院一群熱愛環保的大學生。
20歲的覃浩是這項活動的發起人,他認為,相對于已經形成固定思維模式的成年人,小學生更容易接受環保新理念,并且可以讓孩子作為“橋梁”,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影響家長,改變家長的環保意識,可以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在覃浩及其他大學生推動下,面向小學生的環境教育在柳州小學校園內逐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