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 人類活動令物種滅絕速度提高一千倍 我國物種數量居北半球國家之首,但據相關媒體報道,我國有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今年歷史罕見的旱情令亞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魚大面積死亡……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多個物種、一個星球、一個未來”,人類活動使物種滅絕正以比自然淘汰高達1000倍的速度進行。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提出要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為此,本報派出記者到肇慶鼎湖山、韶關車八嶺等世界級生物圈保護區進行調查,并走訪了大量專家學者,希望以詳實的報道、專家的建議喚起民眾對生物保護的重視。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多個物種、一顆星球、一個未來”,與今年聯合國確定的“聯合國世界生物多樣性年”高度契合,充分體現了世界對瀕危物種保護的重視。
目前全球共有17291種已知物種有滅絕危險,其中包括鮮為人知的植物、昆蟲、鳥類和哺乳動物。這僅僅是冰山一角,許多物種甚至在發現前就已經消失。人類活動使物種滅絕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達1000倍的速度進行,而人類也正面臨著生存基礎日益缺失的危險。
保護物種多樣性與人類生存發展緊密相連,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呼吁每個人都要在保護物種多樣性上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動,投入到這一人類共同使命中來。
全球都開始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多樣性,但目前人類的努力仍然需要加強。今年5月10日公布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新報告指出,44%的陸地生態區域和82%的海洋生態區域沒有達到預期的保護目標,其中包括大多數重點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域。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于當今社會,特別是一個到2050年人口將達90億的星球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人類還需要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采取“迅速、根本且創造性、可持續的”措施,否則當前的地球自然體系將快速退化甚至崩潰。
人與生物圈計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1年發起、1972年開始實施的一項著重對人和環境關系進行生態學研究的綜合研究計劃,其主要目標是探討生物多樣性缺失對于生態、社會和經濟的影響以及如何減少這種缺失。
人與生物圈理念強調由傳統的絕對保護過渡到開放式、多功能的積極保護,將科學知識與管理手段相結合,減少生物多樣性缺失,改善生態環境。
“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目前包括世界上105個國家的529個生物圈保護區。中國已經有28個自然保護區被批準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在廣東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僅為鼎湖山和車八嶺兩處。
我國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擁有陸地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物種數量居北半球國家第一,是世界四大遺傳資源起源中心之一。
然而,在占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的同時,中國面臨的物種保護壓力也是相當艱巨的,根據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2003年公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我國有422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其中哺乳動物81種、鳥類75種、魚類46種、爬行動物31種、植物184種。在該組織2007年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更多的鳥類和哺乳動物被寫進了嚴重瀕危的名單。2007年6月,第14屆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公約)締約國大會上通過了CITES附錄,這個附錄是受國際貿易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生物名錄、我國的1999個動植物種名列其中,占到了CITES附錄所收錄的物種總數的6%。
專家認為,人口增長、過度開發、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讓越來越多的物種瀕臨滅絕。
雪災過后,車八嶺的美麗與憂愁 有著“物種寶庫、南嶺明珠”之稱的車八嶺物種十分豐富,擁有伯樂樹、傘花木、觀光木等多種珍稀植物,還擁有如黃腹雉、海南虎斑鳽、穿山甲、蘇門羚、白腹山雕、白鷴和虎紋蛙等珍稀動物。
車八嶺位于廣東和江西交界處,總面積11萬畝,森林覆蓋面積為6.1萬畝,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2005年12月車八嶺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專家委員會評選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基地”,2007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網絡,成為繼鼎湖山后廣東省第二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2008年車八嶺和南嶺一起遭受了特大雪災,受災面積曾達到80%。兩年了,車八嶺是否別來無恙?近日,記者走進車八嶺進行實地探訪。
雪災過后的車八嶺 松樹林一度變成“牙簽林” 2008年從1月持續到2月的冰雪給車八嶺帶來的損失至今讓大家記憶猶新。
“晚上樹木斷枝和倒塌的聲音噼里啪啦,像是放鞭炮一樣響。”保護區工作人員束祖飛說,雪災過后,放眼望去整個保護區山林呈現出驚人的特點:海拔550米以上的樹木幾乎全部斷枝斷梢,與550米以下的蔥蘢形成強烈對比,其間形成一條十分明顯的受災分界線。
大量斷梢的松樹再也沒能在雪災后發芽,光禿禿的樹干像一根根褐色的牙簽插滿了山嶺,不少動物也在雪災中餓死和凍死。20多年一直在車八嶺保護區工作的蔡達深稱此前這里從未遭受過如此慘痛的損失。
此次雪災中,車八嶺550米海拔以上的山林被摧殘嚴重,受災面積達到了8萬畝,占總面積的近80%。“全面恢復至少需要10~50年的時間。”有專家估算,冰雪災害給粵北自然保護區帶來的損失短時間內無法修復。
受災后的半年時間里,車八嶺的50多位護林人員幾乎都在忙著統計和清理受災植物。他們砍去珍稀樹木的斷枝,讓它們重新發芽生長。同時清理掉防火林周邊折斷的毛竹,以免干枯后引起森林火災。
“我們更傾向于讓森林自然恢復。”車八嶺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朝明認為自然保護區不應過多地人為進行干涉,任其自然發展就是最好的保護。
闊葉林復綠 大樹斷掉 小苗生長 兩年后記者再來到車八嶺,已看不到當年的“受災分界線”,斷枝斷梢的闊葉林再次發芽,綠色樹冠填滿了當年的滿目瘡痍。
但長期工作在這里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雪災前山上的綠色比現在更深更密,雖然重新發芽的闊葉林早已將山頭復綠,但樹冠還遠不如原來茂盛。
在核心保護區,那些已死掉的松樹仍然屹立在針葉林帶,遠遠望去一棵棵仍清晰可辨。“核心區是不允許砍伐任何樹木的,即使是死掉的也不可以砍。”
令車八嶺最為驕傲的珍稀植物伯樂樹在該保護區發現的數量僅為兩棵,其中一棵樹齡久遠的伯樂樹卻遭受了“滅頂之災”,樹梢被壓斷,被迫鋸掉了樹梢,是死是活都難以保證。然而令人驚喜的是,這株伯樂樹不但沒有死去,一年后,在大樹的根部還長出了無數株小樹,這在此前是絕無僅有的。兩年來,從它根部移栽出來的小伯樂樹已達到了近400株,大大增加了這種珍稀物種的數量。
同這株伯樂樹一樣,在不少斷掉濃密樹冠的大樹下面,無數的植物正以前所未有的生長態勢拼命生長。
“以前大樹樹冠擋住了陽光,讓下面其他植物生長艱難,而巨大的樹冠斷掉以后卻給了其他物種生長的機會。”車八嶺高級工程師宋相金由此認為,雪災給物種帶來的除了傷害還有很多積極的意義,這種影響有待相關專家深入研究。
觀鳥愛好者苦等海南虎斑鳽 在車八嶺最引以為傲的珍稀動物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南虎斑鳽受到觀鳥達人的追捧。然而雪災過后,大家更難看到過這種鳥兒的身影了。
據了解,海南虎斑鳽只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我國浙江、福建、海南等地山區被發現過,之后70多年就再也沒有出現過,20世紀60年代初期,也僅在中部山區采到了兩只標本。國外有關專家分析稱,海南虎斑鳽的瀕危程度可能更甚于朱鹮。
這種傍晚出來,凌晨歸巢的鳥類近年來更是甚少被發現,珍稀程度不亞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01年車八嶺首次發現活的海南虎斑鳽,引起了生物學界的極大重視。
在此后的多年里,來自全世界的觀鳥愛好者常常來到車八嶺探訪這位神秘的“隱士”。觀鳥愛好者天沒黑就聚集在當初發現海南虎斑鳽的樟棟水河流下游一處溪流的拐彎處耐心等待,期望等來覓食魚蝦的海南虎斑鳽。
然而海南虎斑鳽生性怕人,見到溪流旁有人,幾秒鐘就從上空疾馳而過,不留下一點痕跡。
多年來,觀鳥愛好者曾十多次發現海南虎斑鳽的身影,這種瀕危的鳥兒一直隱居在車八嶺,留給人們無限遐想。
在2008年雪災前,車八嶺的工作人員在觀測站,經常在黃昏的時候看到6只海南虎斑鳽成隊集體出來喝水覓食,然而在2008年雪災后,它們就變得更神秘了。
長白山:過度采挖,野山參瀕臨滅絕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納為“人與生物圈”成員之一,是我國最早加入該組織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長白山物種豐富,而由于連年采挖,聞名中外的長白山野山參現在已瀕臨滅絕。
野山參是東北三寶之一, 是一種珍貴的中草藥,具有補氣、生津液之功能,主治虛脫、虛喘、崩漏、失血心悸以及一切元氣虛弱等癥。在草本植物中,野山參被譽為百草之王,其數量在世界范圍內都十分有限。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因價格暴漲,大量采參者蜂擁而至,在長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瘋狂采挖,導致野山參急劇減少。據悉,如今在吉林省長白山大森林,難覓一棵蘆頭粗、須根長、參形好的野山參,野山參已經瀕臨滅絕。
在采挖野山參的同時,采參者連同草叢蓉、紅景天、未成熟的木靈芝等其他珍貴野生植物一同挖走。有關人士提出,當前維護長白山的生態平衡、保護長白山的生物多樣性和實現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已經迫在眉睫。
西雙版納:干旱致亞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魚大片死亡 西雙版納1993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與生物圈”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為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
今年歷史罕見的旱情給云南地區的動植物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損害:亞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魚大片死亡,黑頸鶴正面臨食物短缺的困境……生物學專家認為:由于生態系統整體性強,旱災的損害影響在短期內無法恢復。
生活在西雙版納原始森林中的野象群通常在每年的2月10~15日之間走出森林,到三岔河中戲水、覓食、補充鹽分。野象群會在這里呆上半個月,等其他地方可供它們食用的竹子和樹葉長出來后,又一路吃著回到森林。而今年,野象群提早了半個多月出來覓食,一名常年和野象打交道的工作人員推測,因為今年氣候干旱,使得森林中食物減少,野象被迫提前走出森林。
干旱還導致香格里拉納帕海濕地急劇萎縮,濕地內的高原魚也因為水少而大量死亡,以高原魚為主要食物的黑頸鶴,面臨著食物短缺的困境。納帕海是黑頸鶴越冬的主要棲息地之一,因為缺水它3月份的水位已由往年的近3米降到了現在的30厘米。
獵殺者用被包蒙混過關 拯救水鹿遏制偷運 在韶關一帶,野生動物“山牛”在當地百姓的印象中是長著鹿頭、有著牛一般壯碩高大體質和深褐色毛皮的動物,動輒兩三百斤,常被人捕獵。甚至當地有些餐館中都曾能嘗到山牛肉。
山牛學名叫水鹿,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據介紹,水鹿只吃擬赤楊的樹皮,細心的護林員知道,哪里有被啃過樹皮的擬赤楊,一般就有水鹿生活。
這種溫順又怕人的動物體態優美,在車八嶺也僅存100多只。幸運的是,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它們的數量翻了一倍。但增長的數字仍不能掩蓋水鹿被頻繁獵殺的事實。
曾經有人在保護區里獵殺了水鹿,為了逃出保護區大門,用被子包住謊稱是需要急救的病人來逃過護林員的眼睛。近年來,嚴格的保護使得車八嶺自然保護區的偷獵現象得到較好的遏制,區內已經不存在蓋被偷運水鹿的事件。
說起水鹿的保護,車八嶺的護林員仍然充滿憂慮。“保護區外仍有大片寬闊綿延的山脈,動物隨時可以從保護區內跑到保護區外的森林,難免不被獵殺。”
每年林業公安部門都會收繳到被獵捕致傷的水鹿,但整個廣東除了車八嶺還沒有一個地方可拯救并收留這些可憐的動物。此前,不少水鹿被陸續放歸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今年,車八嶺自然保護區申請了“水鹿的拯救與繁殖”項目,希望能成為收治和繁衍水鹿的基地。
車八嶺的經驗 人與自然共發展 近年來,為了讓村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致富之路,車八嶺自然保護區進行了多種嘗試。他們請來相關專家,扶助當地農民利用山區特有的資源養蜂、養菌(蘑菇),并教授村民如何將水果制作成高附加值的干果,增加他們的收入。
車八嶺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朝明認為,只有村民們富裕了,才能提高他們保護森林的積極性,真正杜絕他們上山打獵和砍伐樹木。
幾年來,車八嶺還為村民修建了無公害廁所和
環保沼氣池等設施。“修建
沼氣池就是希望他們不要上山砍柴。”
“保護森林的同時也要保護人,只有人和諧了自然才能和諧。”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組來到車八嶺考察時,他們驚異于這里和諧的社區關系與古老的森林保護區并存。車八嶺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肯定,2007年車八嶺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中國入選世界 生物圈保護區名錄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臥龍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梵凈山自然保護區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
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
鹽城自然保護區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茂蘭自然保護區
九寨溝自然保護區
豐林自然保護區
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
山口自然保護區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
黃龍自然保護區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
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
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
亞丁自然保護區
珠峰自然保護區
佛坪自然保護區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興凱湖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