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環保部網站發布一篇《關于限期完成上市
環保核查整改承諾的通知》(下稱《通知》),啤酒業巨頭青島啤酒、燕京啤酒赫然在列。
上述《通知》指出,青島啤酒存在的
環保整改問題包括:“1、青島啤酒(漢中)有限公司初沉池未加裝隔臭氣蓋板;堆煤場未加裝頂棚和防風阻塵墻。2、青島啤酒(密山)有限公司SHW6-1.25-AⅡ型6t/h鍋爐的脫硫除塵系統未履行環評審批手續。3、青島啤酒(興凱湖)有限公司15t/h鍋爐的脫硫除塵設施未履行環評審批手續。”。燕京啤酒的問題是“燕京啤酒(浙江麗水)有限公司
污水處理設施100米衛生防護距離內的135戶居民搬遷工作尚未完成。”
“環保門”如處理妥善
則不會影響業績 在啤酒行業正在銷售旺季的時候,這樣的消息是否會使這兩家上市公司股價受到影響?是否會挑戰一些敏感投資者脆弱的神經呢?
分析人士認為,該事件不會對上市公司業績造成什么影響,但由于中國股市的不成熟,小題大做的事情時常發生,所以股市可能會出現一些波動。當然,限期完成環保整改在短期內會造成相應治理費用的增加;但嚴格按照環保部要求進行環保整改,處理好當前“環保門”的不利影響的話,長期看對上市公司是利好。
從二級市場的表現看,似乎印證了上述分析人士的看法。昨天,在滬深兩市都下挫的情況下,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逆勢上揚,分別上漲了1.98%和2.33%,收盤于35.58元和21.52元。
贏道顧問快消品營銷中心合伙人穆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環保門”對消費者不會產生負面的抵制消費情緒,可能只對敏感的投資者產生一定影響。
環保部在這份《通知》中要求,有關公司對照問題逐一分析未完成整改的原因;尚未著手整改的,要立即拿出整改方案,明確完成期限并組織實施;正在整改過程中的,要加快實施進度,確保如期完成。
《通知》還要求有關公司限期在7月31日之前將整改完成情況報告環保部及所在地省級環保部門;對于整改仍無進展的公司,環保部將視具體情況約談公司負責人,依法進行處罰。
根除“環保門”需多方配合 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曾向媒體指出,雖然中國啤酒行業的產量已經連續八年居世界第一,但在我國食品業的28個行業中,啤酒屬高消耗、高排污行業,并且認為這種發展方式勢必遭到
低碳經濟的淘汰。
金志國認為,在世界各國應對
低碳經濟發展已采取行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成為核心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啤酒行業轉變增長方式已經迫在眉睫。據悉,青島啤酒已經在努力通過技術創新,減少環境污染,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近年來,青島啤酒推行二氧化碳提純技術,原來只能在滿罐36小時以后才可以對發酵罐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回收,現在將二氧化碳回收時間提前至滿罐15小時后,提前了21個小時。
業內人士指出,燕京啤酒今年以來似乎已經遭遇了很多麻煩,除了近期被環保部通報的“環保門”事件;在今年4月初曾被曝出在一季報披露窗口期,該公司高管違規買入自家股份的事件,之后又有媒體報道該公司董事長被實名舉報,舉報人因誹謗罪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的事件。
然而,這一系列事件似乎并未攔阻該股股價從去年第四季度以來一路上揚的大趨勢,股價從去年10月底的15元漲到現在的21元,一度接近24元。再者,燕京啤酒6月2日又披露了該公司決定調整可轉債的發行規模。由“不超過人民幣12億元”調整為“不超過人民幣11.3億元”,按照新的可轉換債發行方案,燕京啤酒擬募集資金11.3億元投向年產10萬千升純生啤酒技術改造項目、對廣東燕京啤酒增資用于其年產15萬千升啤酒三期工程、對江西燕京啤酒增資用于其擴建工程、設立北京燕京啤酒(晉中)有限公司用于其年產20萬千升啤酒一期10萬千升工程、設立燕京啤酒(昆明)有限公司用于其年產40萬千升啤酒一期20萬千升工程等項目。
當然,社會責任的履行是品牌美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環保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項重要內容。穆峰指出,理論上講,遭遇“環保門”,上市公司的品牌形象會受到一定影響,品牌價值也會受影響。但目前,社會上包括投資者普遍看重企業的盈利能力、可持續性及顧客的認知度,以此判斷品牌價值,所以實際來講,品牌價值似乎沒受影響。
而且,如果企業不能徹底解決
環保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以后“環保門”還會不斷出現。但有專家指出,對高排放的大企業來說,解決這個問題也不完全是企業自己的事情,政府也應出臺相應的配套措施,比如補貼。穆峰指出,“根治相關
環保問題需龐大的治理費用,而且一旦大力度治理,也會影響生產,這不是企業能下的決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