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所有傳統行業一樣,“三星化工”走上了通過科技創新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道路。“ 三星化工”勾勒的藍圖是:用三到五年時間,形成以煤化工為主體,煤炭產業、物流貿易產業為兩翼,其它產業穩步發展的格局。
“化工行業是耗能大戶,也是節能減排的重點。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我們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河南煤化集團總經理助理、安徽三星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賈修啟說。
該企業是中國化肥制造50強企業,已有40年歷史。有一段時間,“三星化工”的一些設備陳舊落后,煤、電、水等能耗居高不下;脫鹽水裝置遠遠滿足不了生產的需求,造成生產產品成本偏高,成為嚴重制約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三星化工”從制度管理入手,先后制定了《能源管理條例》、《節能減排管理制度及節能減排考核辦法》以及《節能減排風險抵押金制度》,將節能減排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并把節能減排指標納入各單位績效考核內容,考核結果每月兌現,對沒有完成節能減排目標要求的單位,堅決實行“一票否決”。
作為化肥生產原料的塊煤占生產成本的75%以上。由于塊煤煤質參差不齊,“三星化工”噸氨耗煤一度高達1380千克。成為永煤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后,“三星化工”果斷作出決定:試燒質量穩定的永煤各礦小籽煤。經優化造氣工藝技術攻關,使噸氨消耗降到1098千克,進入全國先進行列。一年可節約原料煤4萬噸以上,減少成本4000余萬元。
不僅如此,“三星化工” 的技術人員還進行刻苦攻關,開發成功從粉煤的粉碎、制漿、漚制到成型、出窯等成套型煤深加工工藝,使每天產生的約200噸粉煤得以再利用,每年節約小籽煤3.6萬多噸。
與此同時,“三星化工”堅持走技術創新之路,不斷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改造傳統工藝。僅2008年就投入節能技改資金1.3億元,完成生產系統26項技術創新項目。此后,三廢混燃爐節能改造、100m3的新反滲透裝置技改以及110KV變電站等節能減排項目先后投入運營,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110KV變電站一個項目,每年就可節約成本850余萬元。
據統計核算,“三星化工”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合計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的72.69%。合成氨綜合能耗已達到國內小氮肥行業先進水平。“三星化工”先后獲得“化工六好企業”、“國家一級節能企業”、“國家二級企業”等榮譽稱號,被省政府和化工部分別授予“安徽省先進集體”、“清潔文明工廠”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