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記者潘登近日,記者隨自治區環保廳組織的媒體采訪團走訪崇左、百色兩地時發現,目前電解錳價格慘不忍睹,已經跌到2007年歷史最高價格(當時為3萬元/噸)的一半以下。一邊是環保門檻加高了,一邊是價格大幅下降,地方政府和企業有何良策,在環境和發展的博弈中能夠獲得雙贏呢?
據介紹,電解錳是鋼鐵工業重要的元素,近年中國已成為錳業生產、消費大國,廣西錳礦儲量占全國的38%,其中儲量最大的地區是大新、靖西、天等的“錳三角地”。經過有關部門近兩年對涉錳企業高能耗、環境污染等問題的整治,加上目前金屬錳價格持續低迷,“錳三角”也恢復了平靜。不過,也有人擔心,如果金屬錳價格回升,錳污染會死灰復燃。崇左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李衛民在接受采訪時認為,為了進一步整治錳污染,“今后涉錳行業的環保門檻可能會更高。”
李衛民介紹說,環保部門將在涉錳行業推行清潔生產,目前已在中信大錳大新分公司電解金屬錳廠開展試點,建立涉錳行業清潔生產示范基地。
“我們的電解二氧化錳廠,已被列入國家清潔企業的典范。”中信大錳公司生產安全部副總經理周立強稱,除開電解二氧化錳產品外,他們在廣西的第一個四氧化三錳產品項目基地計劃年內投產。據介紹,四氧化三錳生產企業在國內很少,而且更環保,今后他們的產品要多元化,把產品延伸作為產業發展重點。
對于目前涉錳行業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對此極為不利。涉錳企業只有全面進行產業升級,才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鋼鐵、電池等工業對原材料的要求越來越高,涉錳企業可以加強像高純度鐵合金、氮化金屬錳、脫氫金屬錳等新產品的研發,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