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博園眾多優雅、新穎的建筑中,芬蘭館是非常特別的一個。整個展館潔白而輕盈地浮在水面上,好像一只白色的“冰壺”。“‘冰壺’展館就是芬蘭的一個縮影,向世界展示了芬蘭,展館雕塑式的建筑設計更是體現了芬蘭人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芬蘭館工程總監雷耀寧對記者說。
“芬蘭館深受觀眾喜愛,人們除了對展館內展示的芬蘭經濟社會情況感興趣外,還對芬蘭館的建筑理念和建筑特色印象深刻。”雷耀寧笑著說,“其實,芬蘭館本身就是一個可持續性建筑和健康環境的實驗室,也是芬蘭解決未來城市發展問題的展臺。在這里,人、自然和技術實現了和諧共存。”
為了秉承保護自然、環境友好的主題,芬蘭館的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節能和環保。芬蘭館的白色鱗狀外墻在世博園中十分搶眼,據介紹,制作這種外墻的材料就是一種標簽紙。芬蘭的芬歐匯川集團是世界領先的森林工業集團之一,它的產品均采用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制成,其中也包括了芬歐藍泰不干膠標簽。在這種標簽紙的制作過程中,邊角余料被切割下來。大量的廢料對公司本身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公司就想到要開發新技術,制造出既含有紙纖維又含有塑料纖維的建筑新材料————木塑復合板。雷耀寧笑著說,“這種材料已經廣泛運用在芬蘭的戶外地面,而用于建筑物的外墻,這還是第一次。”除了鱗狀外墻的材料是可循環利用的外,展館內的很多材料也都是可循環利用的后工業塑料物,比如芬蘭杜阿特公司的室內裝飾固體表面材料。
雷耀寧介紹說,芬蘭館對環境的重視和保護不僅僅體現在建筑材料和技術的選擇上,其實芬蘭館的整個設計都包含著循環利用的理念。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到了世博會后能否輕松拆除,能否在其他地方重新搭建。
“芬蘭館的鋼結構中,運用了2萬多個螺栓和螺母,數千個金屬零件中沒有一模一樣的,這種設計更加方便‘冰壺’的拆除,并運往最終搭建地點。”雷耀寧說,“目前整個場館有三層,但是作為展示區域的第二層層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