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
在一家普通快餐店,平均每天的消耗量為100-200根左右,這些一次性塑料制品,用完后都被當成垃圾扔掉。但是,它的處理卻成了環保難題:普通的塑料吸管,材料是聚苯乙烯,它在土壤里和塑料袋一樣,不易降解。
昨天,浙江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酈同學給杭州日報新聞熱線8510999打來電話:我和幾個同學一起琢磨,研究出了一套制作一次性環保吸管方法,希望推廣到更多市民當中去。
而這個環保吸管的原材料,就是平日里毫不起眼的麥稈。
原本只是試試,結果成真了
酈同學說,一開始根本沒想到過,用麥稈做材料制作吸管。“系里面有幾位專門研究植物的老師,他們平時經常拿水稻、麥稈做實驗。我們發現做實驗用剩的麥稈,沒什么用處,扔掉又浪費,就琢磨著是否能利用一下。麥稈不像水稻,中間是空的,看上去還挺像吸管。”
最初只是做著試試看,沒想到真搞出來了。但說起實驗過程,幾個大學生說,其實很不容易。一開始,他們控制不好烘干的溫度,所以剛開始做出來的吸管,兩頭都是焦黑的。后來,多次請老師來指點,調整制作過程。“現在,做出來的麥稈樣子好多了,白白凈凈。”
最終,幾個大學生一起,研究出了家庭制作麥稈的方法,讓這種環保麥稈真正走出了實驗室。
這些熱心的大學生們開始走進社區,開設一些健康流動站,向社區居民介紹家庭麥稈的制作過程,推廣還是相當順利的。“主要是為了環保,希望大家都能來參與。”
麥稈吸管,就這么做,很簡單
記者根據酈同學的介紹,羅列了麥稈變吸管的家庭制作流程,有興趣的市民可以在家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