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季英德
1月5日,山東省環保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讀書班正式開班,這是自1998年以來每半年舉辦一次的老傳統了。
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回首“十五”,亮點頗多;展望“十一五”,信心百倍 。讀書班上現場點評,有表揚,有鞭策,思路明確、亮點突出的發言當場叫好,工作慢半拍、不能跟上形勢發展的當場“挨板子”。
科技標準處處長謝鋒在發言中提到建立山東省環保產業技術研發基地時,省環保局長張凱聽后說:“這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搭建一個平臺,是一個孵化器,是一個創新,這件事做得非常好,我們應從中受到啟發。”
“環境監測隊伍不斷壯大,專業和學歷結構進一步優化。注重抓好環境監測人員的培訓,‘十五’期間參加國家級和省級技術培訓8030人次,比‘九五’期間增加了80%。2005年,首次召開了全省環境監測系統行風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加強新時期行風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研究和交流,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山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宋沿東話音剛落,張凱就說:“監測站在人才培養上,充分利用各種途徑,派出骨干參加各類環境監測培訓,迅速提高了環境監測水平,監測力量也得到快速發展,山東從環境監測落后水平躍升到全國前列,各單位在人才培養上要向監測站學習;環境監測系統的行風建設也做得不錯。在今后工作中要拓展思維,室內監測、車內監測、有機食品發展要根據市場需要迅速做大。”
兩天的集中學習,張凱充分肯定“十五”期間取得的成績,逐項分析需要繼續加強的重點工作,并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他要求辦公室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規劃與財務處加大審計力度,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人事處要研究動態考核干部機制問題;污控處要注意汽車改用乙醇汽油后的尾氣變化情況;機關黨委要多組織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
讀書班上思想碰撞出火花,2006年山東環保工作“11233”的總體發展思路逐漸清晰,“一個統領”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一個平臺”即以生態省建設為平臺;堅持“兩個服務”即堅持為群眾服務、為發展服務;抓住“三個重點”即抓住水、大氣和食品安全為重點的環保工作;突出“三個建設”即突出應急能力建設、突出創新能力建設、突出干部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