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12月31日電上海海事局管轄和維護的東海沿海各類航標2005年繼續保持持續增長態勢。據上海海事局統計,2004年東海沿海公用航標凈增202座,2005年度公用航標凈增336座,至2005年12月底,上海海事局管轄和維護東海沿海各類航標已達到2246座,是航標建設歷史上發展最快的一年,基本建成了東海沿海海上“高速公路”。
為盡快實現貫穿海上南北的外貿航路、沿海內貿航路和近岸航路的3條縱路;打造進
出連云港、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寧波和舟山港、溫州港、福州港、廈門港的7條橫向航路;建立東海沿海的吳淞口、蝦峙門、西堠門、雙嶼門、金牌門、小金門、長江口深水航道、海壇海峽的“八口”;建立東海沿海的杭州灣、三門灣、樂清灣、三都澳、興化灣、羅源灣、湄洲灣、泉州灣、東山灣的海上三縱七橫八口九灣的航標綜合立體網絡。上海海事局積極貫徹交通部海事局關于沿海航標科學快速發展的精神,開展了東海沿海航標效能調查評估工作,對東海沿海的助、導航系統的新一輪港口發展、尤其是港口外推、航路外移暴露出結構性的缺陷和空白,出現與水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適應、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進行了綜合分析。進一步修改完善東海沿海航標總體配布規劃,確定了2005年航標建設和調整實施方案。據了解,上海海事局在選用新技術、新材料的過程中積極多方籌措航標建設資金,注重標準先行,制定了新型鋼結構航標設備建設配置標準,并安裝使用綠色環保太陽能電源和高光效LED航標燈,對海域燈塔航標大都進行了“量身定做”,并首次在海域設置了自動識別的虛擬航標,在東海海域安裝了ais應答器,實施衛星授時,同步閃爍,使得投入使用的航標整體助航效更能滿足航海使用需求,專業技術應用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據悉,2005年,東海沿海航標基本建成了能適應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東海沿海助、導航服務系統提供支持和服務。(周正寶王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