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于新蘭
用江蘇省銅山縣縣委書記劉兆勤的話來形容縣環保局的工作,是“換了一個人,開拓一片天”。這是對銅山縣環保工作的肯定,也是對銅山縣環保局長李明傳的贊許。
2003年4月,李明傳出任銅山縣環保局長。一上任,他先把環保局辦公樓轉了個遍, 看到的卻是喝水難、吃飯難、入廁難、乘車難、辦公條件差等情況。李明傳心痛了,他與班子成員商定,局領導一律辦公室不裝修、不添新設施、不買小轎車,擠出資金解決職工喝水、吃飯、乘車難問題。很快,縣環保局購置了電熱茶水爐,保證24小時供應開水;發放午餐補貼;更新廁所設施;投入44萬元購買兩臺依維柯車;修補辦公樓屋面……職工們心中拂過一股春風。
作為全國百強縣中的一員、蘇北工業經濟發展的“高地”,銅山縣環境污染“包袱”重、治理任務艱巨,過去那種“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2004年初,在李明傳的帶領下,銅山縣環保局打響“三項治理工程”戰役——完善污水治理工程、關停污染嚴重水泥企業、嚴查“十五小”企業。全局每人一頂草帽、一雙解放鞋、一條毛巾,每天下到企業排查,終于查清全縣9家造紙企業的22個暗排口。縣環保局花3萬多元租來4臺挖掘機和混凝土攪拌機,每發現一處暗排口,就用挖掘機把管道挖出來,然后用混凝土攪拌機進行封堵,并砌上“永久封堵”標志牌。這次治污行動有力地震懾了那些違法排污企業,銅山縣百萬群眾不禁為縣環保局嚴厲打擊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的“鐵腕”執法拍手叫好。
8月,正是查處企業違法排污的關鍵時期,李明傳感冒了,發著高燒,但他沒有聲張,仍然從早忙到晚。縣環保局黨組副書記王惠民從朋友處得知李明傳天天晚上到縣醫院打點滴后勸他休息,他卻說,“大家在熱火朝天地干工作,我這點小病咋好意思休息。”
治理水泥粉塵污染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大難題。近些年來,水泥企業相繼安裝了水收塵和靜電除塵設施,但是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升級,企業需投資進行再治理,難免有一些企業會想不通。于是李明傳帶領環保人員上門算賬給企業聽,得出結論:上馬大布袋除塵器一年半就能收回投資。2005年,全縣22家水泥企業投資1900萬元,全部更換大布袋除塵器,削減粉塵4160噸,實現“無煙無塵”生產。
如今,銅山縣大氣環境質量優良以上天數每年超過300天;128家水污染企業達標排放,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試點;全縣7條河流8個斷面水質有較大改善;投入380萬元,率先建成在線自動監控系統,長效環境管理機制得到落實。
編輯點評:生活上,把自己的疾苦放在一邊,卻始終把職工的疾苦放在心上;工作上,富于開拓精神,不僅鐵腕執法,而且講究工作方法。在李明傳的帶領下,銅山縣的環保工作取得了成效,不僅使違法排污企業無處可遁,而且贏得了當地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