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對西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愈來愈高,要求西部各級環境管理部門要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的關注和投入,要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推進西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但 現階段,我國西部各地農村環保工作形勢依然嚴峻。各種生活污染相互交織,工業和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農業面源污染有加重趨勢,這些都嚴重威脅到農村的生態 環境安全。農村人居環境惡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農民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污水無序排放,露天廁所隨處可見,大量生活垃圾無序丟棄或露 天堆放,不僅占用土地、破壞景觀,而且還傳播疾病,影響環境衛生和居民健康。西部農村環境問題已經到了亟待解決的時候。
從農村環境管理來 看,我國西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起步晚、起點低,管理基礎較為薄弱;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標準體系不完善;農村環境監管體系不健全;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缺 少政策和資金支持,市場化機制難以建立。特別是國家層面對西部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缺少技術政策引導和技術評價,各類農村環保技術魚目混珠,缺少規范和評價, 也影響到西部農村污染防治工作的開展。
鑒于此,要加快轉變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式,迫切需要通過制定和完善西部農業環境保護的地方性法規體 系,加大對西部農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的規范治理,以切實解決我國西部農村生活污染中的突出問題,改善農村環境和村容村貌。為此,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制 定和完善西部農業環境保護的地方性法規體系。
建議制定西部農業環境保護的技術指導性法規 從西部農村實際出發,著眼于推動解決當前日益 嚴重的西部農村生活污染問題。思路就是立足于農村實際,充分考慮西部幅員遼闊,區域經濟、氣候以及生活習慣差異大的事實,充分考慮西部不同地區的農村社會 經濟發展水平、自然條件及環境承載力等差異,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和分類指導的原則,推動農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
建議制定西部控制農村 面源污染的地方性法規 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日益嚴重的西部農村面源污染問題讓代表委員們為之擔心。而且,據筆者調查,目前西部農村面源污染已 成為區域生態環境、流域環境和水環境建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且對食品安全、飲水安全帶來的危害亦越來越大。因此,制定西部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的地方性法 規即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西部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的地方性法規,應結合西部實際,有必要突出以下幾方面的規定性內容:如推廣農村清潔能源、沼氣等;建立 農村垃圾收集、處理機制;開展諸如小濕地建設等,做到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實現畜禽集中養殖,畜禽糞便集中處理;結合新農村建設,推廣村莊環境整治,盡可 能循序漸進地做到集中居住,以利于污染治理等。
建議制定西部以農村專項環保治理資金投入為重點的財政轉移支付方面的地方性法規 建議西 部建立通過制定以農村專項環保治理資金投入為重點的財政轉移支付方面的地方性法規,依法解決好以下方面的問題:通過深化“以獎促治”的條款規定,推動農村 環境基礎設施的完善;通過明確規定省級環保專項資金補助加大向農村傾斜力度,以保障解決農村面源污染問題的環保資金來源;通過明確規定加強公共財政向農村 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財政轉移支付應有農村專項環保治理資金的投入,促進農村環境優化。
建議制定西部有關農村低碳排放的地方性法 規 在西部各地不少農村的生活中,秸稈是農民燒火做飯、取暖燒水的主要原料。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秸稈不再是只能用于燃燒的廢物,而是具有多種用途的能源 和原料。如可以用作建沼氣池、氣化站的原料,可以轉化分解為無公害有機肥料等。為此,有必要通過制定西部有關農村低碳排放的地方性法規,明確規定西部各級 政府要積極為農民提供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對于新能源要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將錢用在農村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上;加大相關技術和機械的推廣力度,如秸稈發 酵、秸稈還田等多樣化處理方式,讓秸稈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