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9月24日訊“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八月初號召學界反對國光石化(八輕),不過臺灣化學工程學會昨天由臺大、成大、交大等?;た葡到淌?,直接回嗆李遠哲“活在象牙塔里”,李若要當環保斗士,是否愿意不穿衣、不開車,讓臺灣生活倒退四十年,并且讓政府稅收減半?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沒有化工、就沒有臺積電、友達”,化工學會理事長陳顯彰表示,若不要石化,目前再厲害的再生能源也沒辦法產出塑膠、橡膠、醫農業等原料;臺灣過去四十年的經濟成長就是源自于石化產業,現在產值三點三兆元,占制造業產值三成以上,是基礎工業,支持著精密化學、功能化學、電子化學等等,沒有好的石化產業降低成本,臺灣不會有面板“兩兆雙星”產業。
交大應化系教授張豐志說,李遠哲學過化學,居然說不需要石化產業,“讓人聽不下去”,“根本是活在象牙塔里、不食人間煙火”,化工學會希望能與李遠哲及連署反對國光石化的學者們理性討論。
張豐志說,開車污染最嚴重,“李遠哲愿意不開車嗎?大家都愿意回到四、五十年前只騎腳踏車嗎?”或是民眾愿負擔兩倍價格的商品、政府少收一半稅收…?
陳顯彰表示,石化、化工產業絕對不是夕陽工業,認為石化高污染是落伍的想法;國光石化就是要用高效率、低污染的先進設備取代舊石化廠的投資,臺灣需要具規模的石化生產煉,除了臺塑體系外,下游廠商都要靠中油;若國光石化沒蓋起來,中油產能就會腰斬。
“全世界只有臺灣要放棄石化業”,陳顯彰擔心,外界持續污名化石化產業,以后化工學系招收不到學生,“如果臺灣不重視化工,連電子業也會變成大污染源”。
成大化工系主任陳進成說,李遠哲與其他連署反對的學者都不是學這行的,不該隨便評斷,石化業要全盤考量,并納入經濟發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