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投運儀式現場
中廣網呼倫貝爾9月28日消息(記者費磊)連接內蒙古呼倫貝爾和遼寧的一條能源大動脈—呼倫貝爾-遼寧±500千伏直流工程與28日竣工投運。該工程投運后,每年可向遼寧輸送超過150億千瓦時的電量,在實現內蒙古呼倫貝爾和遼寧省資源的優化配置的同時,將有效滿足遼寧省負荷發展的需要。
呼倫貝爾-遼寧±500千伏直流工程輸電規模為300萬千瓦,兩側交流額定電壓均為500千伏,直流輸電距離為908公里。首端伊敏換流站站址位于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東鄰華能伊敏電廠;末端木家換流站站址位于遼寧省遼陽縣境內。工程靜態投資61.83億元,其中工程本體投資60.22億元。動態投資為64.51億元。工程于2008年9月份開工。送端配套電源360萬千瓦,分別為華能伊敏電廠三期、國華寶日希勒電廠一期、蒙東能源鄂溫克電廠一期各120萬千瓦機組。
遼寧省是東北電網的負荷中心,其電力負荷約占東北全區電力負荷的一半,但是遼寧省一次能源缺乏,長期主要依賴省外供應,一次能源消耗中70%為煤炭。遼寧省電網電源結構中,燃煤電廠占總裝機容量的85%以上。
呼倫貝爾市煤炭資源豐富,全市含煤面積24478 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海拉爾盆地及其周圍地區的寶日希勒、大雁、伊敏、扎賚諾爾等礦區。已探明煤炭儲量306.7 億噸(相當于東北三省總和的1.8 倍)。但是呼倫貝爾煤質大多為褐煤,含有20%的水分和35%灰分,發熱量低。以往以運輸外送為主,經濟效益底。其特點決定了主要用途是就地用于電廠發電,因此,開發建設呼倫貝爾煤電基地,在東北未來中長期的電力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呼倫貝爾-遼寧±500千伏直流輸變電工程的建設有利于滿足遼寧省負荷發展的需求,同時配合呼倫貝爾地區煤電基地的開發需要,實現了東北地區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對于推動機組以大代小、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緩解煤炭運輸壓力、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推動環境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預測,呼遼直流每年可輸電量超過180億千瓦時(按年利用小時數5000小時計),每年減少標煤運輸約480萬噸,減少原煤運輸超過750萬噸。該工程的將直接拉動呼倫貝爾地區20億的GDP 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