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衡陽訊 9月28日,湘江衡東縣三樟鄉和大橋鎮兩個河段發現大量死魚。衡東縣環保局發現,此次事件與一個月前大源渡航電樞紐上游死魚事件從表象上看幾乎一模一樣。一個月前大源渡死魚之事的原因并無最終調查結果,此次死魚的檢測結果為水中“溶解氧降低”,但缺氧原因卻無法查明。而株洲市環保局監測站和湘潭市環保局也均表示,經檢測發現,水中“溶解氧”偏低。
昨日,衡東縣環保局一名負責人拿出9月29日的水質監測結果,說:“我們在發現死魚的水域選擇了5個點進行水樣采集,對水樣品的PH值、氨氮、硫化物和溶解氧等指標進行檢測,除溶解氧偏低外,其他各種指標都是正常的。因此,對飲用水沒有影響,目前衡東的自來水可以放心飲用。”
但衡東縣環保局至今沒有查明溶解氧降低的具體原因。“溶解氧降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氣、水流速度、溫度變化等。”該負責人說,“有漁民反映,死魚之前可能有人在湘江里投放用來捕魚的藥物。所以,不排除是人為毒魚造成。”而衡東縣環保局另一名工作人員稱:“現在有很多這樣的藥物,主要功效就是降低水的溶解氧,對魚的殺傷力很大,但對人和其他動物的毒性不高,沒有明確指向,我們很難檢測出藥物的具體成分。”這些因素,給調查溶解氧降低的原因增加了難度。
昨日,記者采訪了衡東縣湘江流域附近的許多居民,他們都知道一個月前以及9月28日發生的死魚事件,但很多人說:“不是所有魚都死了,很多魚只是浮到水面上透氣,隨便就能撈起來。”對于此說法,衡東縣環保局方面表示:“溶解氧降低,很多魚都會浮起來,看起來跟死了一樣,但隨著水的流動,溶解氧增高時,魚又能‘活’過來。”
此前,有傳言稱湘江衡陽段有一艘運送化工產品的船只發生泄漏,該負責人稱:“至今衡東沒有發現這艘船。”此外,如果有化工產品流進湘江,應該從發生泄露事件地點一直到下游都有死魚發生,但事實是,發生死魚事件的水域呈點狀分布,所以這一說法的可能性并不大。同時,該負責人說:“死魚區域都分布在航電樞紐附近,8月28日衡東縣死魚事件發生在大源渡航電樞紐上游,此次事件發生在株洲縣航電樞紐上游。航電樞紐附近水流速度較慢,可能和死魚有一定關系。”記者張祥
株洲:死魚多為鯽魚、鯉魚、草魚,城區暫未發現有售
本報株洲訊? 湘江株洲縣段打撈死魚數量之多,令人咋舌。這些死魚究竟有沒有流向農貿市場,繼而流向市民的餐桌?記者昨日走訪了株洲城區多家農貿市場,暫未發現有死魚出售。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株洲市滿江紅農貿市場看到,該市場的海鮮區約有四五個攤位出售新鮮魚,同時還出售用冰塊保鮮的死魚。魚老板介紹,冰凍的死魚都是由外地運來的鱸魚、鱖魚以及一些海魚,現場并沒有有本地的死鯽魚、鯉魚、草魚等。另一位老板說,本地魚一般都是活魚,“死魚沒人要”。隨后,記者又趕到該市石宋路橋頭農貿市場和株洲縣步行街農貿市場,同樣沒有本地死魚的身影。但據當地老百姓反映,早幾天在縣城路邊倒是有很多賣死魚的村民。
據了解,近幾天,湘江株洲縣段死魚已經很少了,但仍然還有少數當地村民用“電魚”的方式到航電樞紐閘門附近電魚。因為,航電樞紐有些魚因缺氧浮到水面,像是暈了一樣,很容易被電擊到;但有些角落里有死魚已經發臭腐爛。10月2日開始,就再沒有大量村民到湘江打撈死魚了。至于死魚的去向,當地村民趙先生說,有的比較新鮮點的死魚,當時就有人收走了,有的送給餐館了,其他的大量死魚都被烤干做臘魚了。
另外,記者從株洲市和株洲縣的醫院了解到,目前為止沒有患者因為食用死魚而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至于死魚原因,目前株洲相關部門還沒有調查結果。記者王興夏
湘潭:已加強對含硫企業監測,市民飲水安全無礙
本報湘潭訊? 近日衡陽、株洲發生大面積死魚事件,湘潭市是否也會受到影響?昨日,記者從湘潭市環保局和湘潭中環水務水質監測中心了解到,目前湘江湘潭段并未出現污染超標,市民飲水安全沒有問題。
據湘潭中環水務水質監測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國慶節他們一直都在加班,湘江湘潭段并未出現污染超標問題。中環水務水質監測中心對水樣進行了含硫化學物、重金屬、溶氧量等多個方面的檢測,各項指標都在國家標準允許范圍內,沒有出現污染超標問題,也不會影響湘潭市的飲水安全。
湘潭市環保局負責人介紹,湘江湘潭段水體各項指標都符合國家標準,并不存在污染超標問題。雖然溶氧量有些偏低,但仍在國家標準允許范圍內。目前,湘潭市環保局已經加強了對水質的檢測,特別是對含硫企業的監測。
目前,衡陽、株洲發生大面積死魚的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不排除人為毒魚的因素。記者李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