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0月18日電(記者 楊三軍)今年8月31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對外宣布,國家“十一五”重點工程——川氣東送工程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至此,中國又添一條橫貫東西的綠色能源大動脈。
????與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相提并論的川氣東送工程,是一項集天然氣勘探開發、凈化集輸、管道輸送以及天然氣利用、市場銷售于一體的系統工程。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蘇樹林說,建設川氣東送工程是國家優化調整能源結構、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舉措。
????川氣東送工程于2007年4月9日經國家核準,同年8月31日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626.76億元。今年3月29日,川氣東送工程全面建成。中國石化副總經理、川氣東送工程總指揮曹耀峰說,由于普光氣田高含硫化氫,安全要求極高,我們在建成5個月,確保安全平穩運行后,宣布川氣東送工程投入商業運行。
????川氣東送工程管道西起四川達州普光氣田,經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8省市,干支線管道總長2170公里,設計年輸凈化天然氣120億立方米,相當于200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的七分之一。
????一頭是地處巴山蜀水間的深山小鎮,一頭是我國最具經濟活力的“長三角”,川氣東送工程這條綠色能源大動脈,干支線輻射70多個城市、數千家企業、近2億人口,達產120億立方米/年將使沿線天然氣供應量增加29.1%,可大大緩解這些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而去冬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的重慶、武漢、杭州等城市,正處于川氣東送管道沿線。
????據不完全統計,川氣東送工程投入商業運營,直接拉動沿線城市基礎管網和天然氣項目投資約460億元,對保障國內能源供應、調整能源結構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等新增了重要助力。
????作為一項特大型、超復雜、高風險、高難度的系統工程,川氣東送工程建設中遭遇眾多世界性難題。這次國內首次規模開發利用超深高酸性氣田,平均井深5974.09米,氣藏中硫化氫平均含量15%,二氧化碳平均含量8%,氣藏平均壓力55.8MPa。
????在近三年的工程建設中,中國石化解決了諸多世界級難題,集成發展了超深高酸性氣田開發技術、鉆井綜合配套技術、測試及生產完井技術和高酸性天然氣集輸工程技術系列,創建了國內51項超深高酸性氣田開發建設工程技術與安全環保標準,創造了規模開發超深高酸性大氣田62項新紀錄和高指標,并取得六大成果:
????——建成了我國第一個超百億方酸性大氣田;
????——建成了亞洲最大規模的酸性氣體凈化廠;
????——建成了我國又一條橫貫東西的長距離、大管徑、高壓力輸氣管道;
????——形成了一整套國際領先的超深高酸性氣田生產建設配套技術和標準體系;
????——形成了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以及一批重大石油裝備、管材,有力地推動我國石油裝備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據統計,通過高抗硫鎳基合金油管、抗硫碳鋼閥門、X70管線鋼等重要物資的國產化,降低投資23.77億元;
????——形成了一條集勘探、開發、集輸、凈化處理、長距離管道輸送、天然氣利用、市場銷售于一體完整的天然氣產業鏈。
????川氣東送工程起點所在的達州市是川陜革命老區。市委書記李向志告訴記者,我們提出“像當年支持紅軍一樣支持工程建設”的口號,市縣黨委政府均成立專門協調機構,與石化職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保障了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
????另外,面對國家天然氣資源開發的歷史機遇,達州市明確提出“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競爭優勢,建設中國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的戰略目標,加速打造煤—電—冶—化—建產業鏈,積極摸索以資源科學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成功之路。
????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2009年國內能源消費折算相當于21.4億噸標準油(我國通常用標準煤統計能源消費,2009年約為30.66億噸標準煤),而天然氣僅占其中的3.9%。川氣東送工程投入商業運營后,有效促進了沿線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能源結構調整和百姓生活質量改善。
????隨著經濟的發展,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環保壓力大、生態空間狹窄,對清潔能源的需求非常強烈。初步測算,川氣東送工程實現年輸120億立方米凈化氣后,相當于每年提供約1457.2萬噸標準煤的清潔能源,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96.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排放79.8萬噸,管道沿線城市清潔能源一次消費結構比例可由3.27%提高到4.23%。
????川氣東送工程投入商業運營后,有力推動了中國石化打造上游“長板”、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跨國能源化工公司的戰略目標。截至2009年底,中國石化在普光及周邊地區、元壩地區和川東北,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981億立方米,累計控制天然氣地質儲量4032億立方米,預測天然氣地質儲量5598億立方米,合計三級儲量為14611億立方米,川氣東送的資源基礎更加穩固,接替陣地更加清晰。
????目前,中國石化已初步形成四川、鄂爾多斯、松遼南、塔里木、渤海灣等五大天然氣生產基地,以及川氣東送沿線、榆濟管道沿線、西北、東北、川西等“兩線三區”市場,供氣范圍覆蓋全國17個省區市。截至8月22日,川氣東送工程已累計外輸凈化天然氣21.2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