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塘“樣本”
“所有項目涉及到的資金全部到位將有400多億”
等到株洲清水塘的工業區污廢水綜合處理廠建成后,楊朝輝對于霞灣港底泥治理的信心就應該更足一些了。
已于今年6月動工的“株洲清水塘循環經濟工業園工業污水處理廠”將于2011年年底正式啟用。“霞灣港里黃湯滾滾的污水流入湘江的情形即將結束。”負責污水處理廠工程,株洲市循環經濟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言曉軍向記者介紹,污水處理廠建好之后,清水塘工業區的所有企業污水排放將全部納入污水處理系統,提質以后再統一排放湘江,工業廢水直接排放湘江的現象將被杜絕。
“多了這道關卡,就不用擔心排放進湘江的廢水里再含有重金屬的工業污染物了,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再做底泥處理效果就更好,治理時對水流進行導流圍堰也更簡單省事。”
楊朝輝對污水處理廠充滿期待的同時,也道出了自己的擔憂:“污水處理廠建成之后的運行費用誰來承擔?僅靠財政補貼的話,這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要靠企業的話,他們并不一定愿意出這份費用。另外,從技術角度來講,污水全部匯總后成分更復雜,比起企業單獨地有針對性地處理,集中處理污水更難尋找到合適有效的方 法。”
言曉軍暫時還沒有時間考慮處理廠運營以后將要面臨的這些難題,他的當務之急是保證按時按質地完成污水處理廠及各種配套工程 的建設。
他告訴記者,污水處理廠還包括一個初級雨水處理系統,即對降雨前五分鐘酸性最高的雨水進行收集處理,防止其與工廠范圍內流動的廢水廢渣混合造成新的污染。
“我們的排放目標是要達到城市一級B標,不能因為下一場雨就功虧一簣。”
城市一級B標意味著什么?“它比工業廢水的排放標準要更高級,拿鉛離子的含量來說,工業廢水的排放標準是0.1mg/L,城市一級B標是0.01mg/L,這個標準已經和直接飲用水的標準差不多了。”
污水處理廠的二期工程還將籌建一個3萬噸的中水合用系統。在這個系統的幫助下,通過處理廠處理完的水經過沉淀過濾以后可以替代工業用水直接使用,比起單獨的企業廢水回收機制,這樣大規模的工業用水循環更能保障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
株洲市對于清水塘地區展開的環境治理遠不止于建立一座工業污水處理廠這么簡單。
株洲市環保局的官員向記者介紹,株洲市申報到省環保廳的清水塘重金屬治理項目一共涉及四大方面:工藝污染防治,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的移民搬遷,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所有項目涉及到的資金全部到位將有400多億。”
株洲之所以要下如此大的力氣來做重金屬整治,其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清水塘作為湖南這個“有色金屬之鄉”的老工業區,擁有著株冶和株化兩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級大企業,憑借100億以上的年產值,一直是株洲經濟發展的驕傲。“歷史積累的貢獻大部分上交國家了,沉積的污染留給我們了。”株洲市環保局的官員們苦笑著說,“我們下游就是湘潭和長沙,因為位置比較敏感,所以工作也必須做在前面。”
歷史沉積的污染痼疾和特殊敏感的地理位置使得株洲的重金屬污染問題顯得尤為突出。2006年,霞灣港清淤不當造成的鎘污染事件再次將株洲市的重金屬污染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若再不大力進行治理,株洲市承擔的輿論壓力將愈加沉重。
株洲市循環經濟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清水塘區域的環境治理和整體的產業開發建設密不可分。環保局是一個行政部門,處理項目的投資和運營有難度。某種程度上來說,成立一個公司來負責區域建設,能夠促進區域內產業更快地可靠地發展。”曾經是株洲市政府官員的言曉軍深諳清水塘區域環境治理的個中要害。
2008年底,株洲市循環經濟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言曉軍走馬上任,擔任 了這家國有企業的總經理一職。
如今清水塘區域的所有環境治理規劃都是由公司一手籌劃管理。除了最引人注目的污水處理廠和霞灣港底泥治理之外,公司還將對受污染土地進行變性治理。國土資源部的調研顯示,清水塘工業區受到重金屬嚴重污染的土地有7.4平方公里,整個株洲市受重金屬污染的核心土地有34.4平方公里,這些土地將取消糧食作物的耕種,根據污染程度變更為工業用地和經濟作物種植區。
同時實施的還有土壤受到嚴重污染地區的移民工程,這一方案已經在7月底完成,如今開始分批搬遷,在清水塘區域內外視污染程度來安置移民。據言曉軍解釋,牽扯到清水塘區域的移民總數有2萬多人,第一期工程需要搬遷6000人左右。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