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業有做加法的,也有做減法的。”談及四川的新能源企業,張明做了這樣一個比喻:有的企業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增加發電量,是在創造能源“做加法”;有的企業研發節能降耗的新技術、新產品...">
創·訪談>>>
“新能源企業有做加法的,也有做減法的。”談及四川的新能源企業,張明做了這樣一個比喻:有的企業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增加發電量,是在創造能源“做加法”;有的企業研發節能降耗的新技術、新產品,“做減法”降低能耗,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在創造能源。
在張明看來,開發新能源固然需要“做加法”,但“做加法”需要很長時間的投入,短期內的成效不顯著。與之相對,“做減法”更快更省,最重要的是人人觸手可及,可以積少成多。“節能,即是建造一座‘虛擬發電站’。”他列舉了這樣一個數據:如果我國1/3的白熾燈被節能燈或LED燈取代,一年所節約的電力就相當于三峽水電站一年的發電總量。
問及新能源企業的發展,張明笑稱“風正正是揚帆時”,“新能源產業將還有40年、50年的發展時間,可以延續到下一代、再下一代。”他認為,新能源產業順應綠色環保的社會發展趨勢,是一個朝陽產業,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資目光和創業欲望;另外,新能源產業的“帶動系數”很高,可以同時滿足知識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兩類就業,“從藍領工人到高級技術人才,各種層次人才都可以獲得很多的就業機會。”
“就成都而言,發展新能源企業有利于實現現代化田園城市。”
人物資料:
張明,四川新力光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