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電容器里面有大乾坤。電容器是一種利潤空間較低、科技產量不高的產品,要想在眾多電容器產家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東莞東坑凱勵電子廠(以下簡稱“凱勵電子”)卻在小天地里創出鶴立雞群的高科技。
從凱勵電子的發展大事記中,記者看到這家企業最大的亮點是不斷使產品環保化,使產品不斷成為海外品牌數碼產品的指定配件。數碼產品的價格特點是只降不漲,如何讓利潤空間本來就小的電容器賺錢?凱勵電子通過置購大量自動化設備,既減低人工成本又擴大產能。
目前,該廠擁有自己的技術專利及carli品牌,設備技術在同行中處于先進水平,產品質量處于世界前列。
環保認證讓產品走國際化路線
凱勵電子1998年開始在東莞東坑投資生產,當時工廠建筑面積只有5300多平方米,員工也只有150人,年產值大約2500萬港元。2005年,工廠整體搬遷新址,持續增資,今天該廠進一步擴建了廠房。
2004年,凱勵電子已經實現全部制程式無鉛化,產品符合SONY、PHILIPS等國際知名企業的環保要求,從該年起,凱勵電子的產品開始拉開了與國內同行的科技產品差距。
2005年,凱勵電子引進日本的JOEL的X-Ray分析儀,有效保證產品符合更高的環保標準。2006年,凱勵電子從同行中聽聞了電容器無鹵化的技術要求,這是一種對產品環保的更高要求,提出當項技術要求的是當時的美國蘋果公司,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蘋果公司的產品科技含量都是屈指一數。凱勵電子也敏銳感覺到,電容器也必須掌握這項未來高科技市場的準入技術。
經過了兩年的研究,凱勵電子通于在2008年實現了產品無鹵化技術,這是電容器在業界率先研發出此技術的產品,通過了國際權威機構認證。凱勵電子的無鹵化產品立即受到世界各大電子企業的青睞,并被美國蘋果、惠普等指定為主要供貨商。
自動化生產抵御利潤空間萎縮
凱勵電子2008年以來增資4580多萬元人民幣,用于增加自動化生產線,從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化為自動化設備為主的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化生產模式后的凱勵電子,質量提升,產品不良率大幅下降,而且工人的數量也大為減少,在產能提高近30%的情況下,凱勵電子員工人數卻減了約三分之一,市場份額也進一步提高。
凱勵電子將設備全數改為自動化的初衷是數碼產品價格連年走低所迫,產品利潤空間已經被壓得極低。2008年,凱勵電子共增資5000多萬元增加自動化生產線,從月產3000萬只電容器提升到月產6000萬只,年產值從1億元增加到2.1億元。廠房更是擴建到21000多平方米,員工人數約650人。凱勵電子負責人說,如果不是設備自動化,這樣的產能估計要傳統員工1800多名。
引進自動化設備、擴大產能、減少員工數量,是凱勵電子廠能在近來金融危機中屢獲增長的又一致勝武器。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