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社區綠色回收站亭則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按照國家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相關要求,銀川市最少應當建設綠色回收網點213個,由此可帶動500多人就業。從2008年起,銀川市計劃在規模較大的社區、大專院校試點建設50個規范綠色回收站,方便群眾,凈化環境,回收垃圾,變廢為寶。然而,兩年過去了,這樣一項深得民心的惠民工程一個都沒建成。
中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鄭穎)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從2008年起,銀川市計劃在規模較大的社區、大專院校試點建設50個規范綠色回收站,方便群眾,凈化環境,回收垃圾,變廢為寶。然而,兩年過去了,這樣一項深得民心的惠民工程一個都沒建成。
在我們生活的大街小巷中,活躍著一批以收舊貨為生的“流動大軍”。據統計,銀川市共有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回收企業、站點和個體經營網點約600多家,從業人員近8000人,很多廢品收購站亂收亂購、亂堆亂放,造成二次污染,臟亂擾民。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2008年,銀川市對已有的廢舊物資回收市場進行升級改造,設立分揀中心,并計劃在規模較大的社區、大專院校試點建設50個規范綠色回收站亭,鄉鎮試點建設20個綠色回收站,逐步在市區形成一個完整的再生資源綠色回收網絡。
去年,銀川市被商務部列為全國第二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社區綠色回收站亭則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按照國家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相關要求,銀川市最少應當建設綠色回收網點213個,由此可帶動500多人就業。
記者走訪了幾個小區了解到,希望小區附近盡快建立正規、方便的綠色廢品回收站點的居民占到80%以上,記者還發現,如果附近沒有便捷的廢品站,大多數年輕人都會將廢品扔掉,而老年人則會把廢品積攢起來等遇到流動收廢品的人賣掉。 銀川市規劃局監管科科長陳興華認為,社區綠色回收站點的建設難開展就是卡在了沒有用地上。銀川市商務局負責此項項工作的陸曉宏分析說,“現在的樓宇設計全都沒有預留便民設施的場地,這個問題不僅涉及到綠色回收站亭,也包括現在推進的便民菜亭。老的小區還好點,主要是這兩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小區,樓體四周全是綠地,占用綠地搞回收站不太合適。” 銀川北京西路辦事處一位工作人員說:“在小區建回收站,社區居委會、居民都歡迎,居民賣廢品方便了,居委會在社區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壓力也小多了。但一落實到具體地點,業主委員會便有意見了。現在許多小區缺少空地,普遍存在停車位緊張的問題,想要放置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回收亭,最起碼占一個車位。”
目前,銀川市商務局與銀川市規劃局等部門正在積極溝通協調,爭取盡快選擇合適的小區開展綠色回收站點的建設工作,同時加強社區綠色回收站亭的后續管理規程的制定。銀川市規劃局也明確表示,今后新建小區的規劃設計必須預留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以保障類似社區綠色回收站點、社區醫療服務室等便民點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