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記者 茅冠雋 報道
“大家好,我叫‘風能哥哥’,小樹見我招手,花兒見我點頭,你們說我厲害不厲害? ”山東財政學院環保志愿者于利釗披著一件大大的綠色斗篷,剛一跑上舞臺就掀起了一陣“旋風”,讓臺下幾十名小學生們歡呼不已。 “用這種形式宣傳風能這種新能源,孩子們的記憶會更加牢固。 ”一名參與活動的小學生家長對活動贊道。
這是11月27日在濟南召開的2010年必勝客“綠色小超人成長記”項目交流會上的一幕,于利釗和他的社團伙伴們正在給小學生們帶來一堂環保游戲課。27日至29日,來自全國35所高校的環保社團骨干、團委老師相聚泉城濟南,共同分享環保游戲課的教學成果。
小學生問倒世博工程師
要想成為“綠色小超人”,每一名小學生都需要經過“綠色小廚師”、“綠色小管家”、“綠色小記者”、“綠色小博士”、“綠色小設計師”、“綠色小發明家”六個階段的“進修”。
活動有針對性地涵蓋了綠色環保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第一階段 “巧思·綠色小廚師”,教導小學生們如何做到合理飲食,合理攝入和搭配營養,讓小學生們明白“身體健康,才能實現和自然的和諧統一,是最大的環保”。第五階段“靈動·綠色設計師”、第六階段“創新·綠色發明家”等環節,小學生們更是可以利用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大膽建構自己理想中的環保和節能裝置,并可以用簡單材料親自做一回,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新能源小轎車,紙質環保折疊椅……很難想象這些新奇有趣的環保產品竟然都可以被小學生們構想出來。
在“博聞·綠色小記者”活動環節,小學生們更是有機會直接發問環保專家,得到自己心目中“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自行車是不是可以用來發電? ”“如果自行車可以發電,那這種電能怎么儲存?又如何可以再次使用呢?”就在11月5日,在上海田林三小開展的“綠色小記者”活動中,小學生們提出的問題甚至把世博工程師和世博記者都問倒了。
志愿者:我和小學生們一起成長
東華大學環保社團負責人蔣扉然也來到了濟南參加此次項目交流會,3天會議下來,她的筆記本上多了密密麻麻的十幾頁筆記。 “可以學習、可以借鑒的東西太多了。 ”蔣扉然告訴記者,交流會讓她“大開眼界”,不僅目睹了各地高校環保社團負責人的演講風采,而且被他們的活動創意、專業技能和組織方法深深吸引,濟南之行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取經之旅”。
蔣扉然對記者表示,在參與“綠色小超人”項目的進程中,她學到了很多“新鮮的知識”。“比如在做‘綠色小廚師’項目的時候,我自己查閱了大量關于健康飲食、合理安排膳食的知識。所謂教學相長,在培訓過程中,我其實是和那些可愛的小學生們在一起成長,一起踐行著各種環保理念。 ”
而此次和全國各高校環保社團一起交流經驗的經歷,更是讓蔣扉然興奮不已。 “何謂環保社團?環保社團應該做些什么?我想,現在我已經有了答案,回去之后的社團工作開展方向也會更加明確。 ”
“綠色薪火”代代相傳
在東華大學團委老師陳前看來,目前學生環保社團存在著三大問題:大學生各方面能力尚顯不足、成員流動性太大、社會和學校的支持不夠,在“必勝客綠色小超人成長記”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都已經陸續找到了解決方案。
陳前表示,環保是一個很大的主題,這是不少環保社團都感到無從下手,一片迷茫的原因。而“綠色小超人”項目則找到了一個很具體的切入點,“大手牽小手”,以年輕的大學生團體帶動小朋友們,讓“綠色薪火”得以代代相傳。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副總裁王群表示,該大學生環保實踐項目,計劃長期、持續開展。從今年5月至今,全國17個城市已經陸續開展了約65節環保課程,希望把“必勝客綠色小超人項目”做成一個試驗田,從一個班級的孩子影響到一個年級、一個學校以及更多的家庭;在更廣泛的人心中播下一顆又一顆“綠色的種子”,廣泛傳播綠色生活的理念。
◎環保社團秘籍
1、四川外語學院成都學院Green Journey協會:
加強環教的專業度,打破“上網找資料”的方法,多拜訪專家,了解到最新,最實用的知識點,運用生動易懂的語言向小學生進行講解。
2、廈門大學綠野協會:
多寫“綠色課堂博客”。網絡克服了交流的時間沖突,減輕大學生志愿者在跟小學生、小學老師交流過程中的心理障礙。
3、南京郵電大學綠色風環保協會:
趣味環教的核心問題是: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我們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案,編排情景劇,從而激發小學生們的興趣,讓綠色知識點更容易被吸收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