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訊??(記者柳建云)每年農歷“二月二”為宋太祖趙匡胤頒詔定春龍節——龍抬頭日,而今這一節日也成了趙氏后人祭奠趙氏第一名人先祖——趙匡胤的紀念日。而就在近年來各地普遍主張“辦大慶典,做大節日”的潮流呼聲中,數百名趙氏精英后人卻提出了不同思路,相比今年舉辦規模空前的萬人祭祖場面,“我們更希望把祭祖活動辦成一場低碳、環保,有益于子孫后代的紀念活動。”國家體委體育信息研究所原所長、北京體育大學黨委原副書記趙亞平等日前在會上發出這樣的倡議,當日來自政商學各界近200名趙氏精英后人聚集清華大學召開了“第二屆中華趙姓經濟文化峰會”。
趙氏后人萬人尋根
作為百家姓第一姓,趙氏后人據統計達3千余萬,但迄今仍無一本完整的家譜,也因此,宋太祖祭奠活動也成為尋根心切的趙氏后人重要寄托,受到重視。
今年2月26日在河南鞏義舉辦的“第三屆全球趙氏鞏義宋陵拜祖懇親聯誼大會”,吸引了海內外數萬名各地宗族代表,成為永昌陵自北宋至今1035年歷史長河中,最為隆重的活動。
倡議環保祭祖
“節儉祭祖的裨益有三:一是避免勞民傷財,每年祭祖場面浩大,耗費大量的地方財政,特別是鞏義市花費大量的財力;二是可防止人員傷亡,祭祖活動發動數萬人,難免出現不可預料的情況;三是辦慶典不如修墓,經費用于保護比慶典更為重要。”在討論明年二月二祭祖形式時,趙亞平這樣說。
他補充說,未來可考慮將每年一度的祭祖改為論壇研討形式,更提倡趙氏后人在陵園周圍植樹造林,造福當地人。
花十年修第一姓族譜
據聯研總會會長趙明介紹,趙氏直姓后人三千余萬,加上由趙改姓馬、黃、王等,不完全統計也有1億多人。舉辦百家姓第一姓的尋根懇親被外界一度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對此,國資委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則表示,盡管如此,但各地均有成熟的宗親聯誼會。
趙明告訴記者,近期總會將赴臺灣進行海峽兩岸趙姓經濟文化交流活動。對于成立該組織的宗旨,趙明稱,“首先是搭建平臺,尋祖認宗修譜聯結,特別是要用十年時間完成一部世界趙氏族譜;二是互幫互助,解決困難宗親生活問題,未來渴望建立趙姓希望工程基金會;三是通過經濟活動,招商引資謀求趙氏后人共同發展,四是傳播公益,注重趙氏文化的深入挖掘。”
據悉,當天峰會宣布,世界趙姓第七屆懇親大會將于2013年在趙云故里河北正定縣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