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動賽場內外
——記廣東省千名環境友好使者參與綠色亞運
夜幕下、珠江畔,流光溢彩,“小蠻腰”身著盛裝誠邀八方客;場館里、站臺上,笑語盈盈,志愿者們用行動詮釋綠色夢想。亞運會剛剛落幕,廣東省青年環境友好使者們用青春、激情與行動構筑了綠色亞運那道最迷人的風景線。
環保宣傳提升環境意識
為了宣傳綠色亞運理念,廣東省開展了許多環保宣傳活動,而廣東省青年環境友好使者們成為了這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由無紡布制成的資料袋可循環使用,袋子里的參賽作品簡介是由再生紙打印,而筆的外殼則是由玉米淀粉制成,在廢棄后可直接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亞運開幕前不久,華南理工大學舉行的全國高校環保科技創意設計大賽決賽現場,環保元素無處不在。來自全國43所理工類高校的200余支參賽隊圍繞“環保”和“節能”兩大主題,就如何提高能效、推動節能減排、踐行低碳生活開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探索及創意發明設計。要知道,最初萌發舉辦這樣一場大賽想法的正是華南理工大學的幾位青年使者。“我們當初設計了主題為‘綠色亞運我獻計策’的活動,范圍只是省內高校,希望引導在校大學生為綠色生活貢獻智慧,為綠色亞運提前預熱。最終,這個方案獲得了‘千名青年環境友好使者’節能減排全民行動方案設計大賽一等獎資助,還得到了廣東省環保廳、華南理工大學和中華環保聯合會的大力支持。”一位青年環境友好使者說。
10月初,由廣東省環保廳、省文明辦、廣州亞組委環境空氣質量保障部主辦,中國民促會綠色出行基金、廣東省環保宣教中心承辦的“暢享綠色出行·迎接激情亞運”大型系列環保公益活動在白云山腳啟動。在活動引起人們關注的背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統一身穿印有“愛地球,Let’sgo!”標志的T恤衫,列隊站在整齊擺放的一排排自行車旁邊,揮舞著廣州亞運的旗幟,向過往的市民宣傳著綠色亞運的理念。他們正是廣東青年環境友好使者。使者們通過行動引導市民踐行綠色生活,他們紛紛自帶水壺,騎自行車來到儀式現場,許多人還在活動中向市民們宣傳綠色出行的理念,分享自己低碳生活的小細節。
賽場內外盡顯使者風采
在亞運會召開期間,廣東青年環境友好使者們更是在賽場里為綠色亞運努力工作著。在廣州亞運會省人民體育場,共有近700名亞運會志愿者工作人員,每天他們都會領到兩瓶礦泉水、1罐王老吉和1罐健力寶。也就是說,在這個場館每天都會產生空瓶近3000個。如何去引導志愿者讓他們把回收空瓶當作是自己的一個習慣,成為了來自廣東工業大學的青年環境友好使者曾惠堅和她的使者伙伴們的一項重要工作。
“您好,空瓶請放這邊,環保感謝您。”青年環境友好使者們為了號召大家回收空瓶,特意在場館志愿者休息區門口處設置一處作為空瓶回收點。每天,同樣的一句話,使者們得重復地說上上百次。
“手臟了,洗洗就好了,塑料瓶扔了,環保就沒了!”這是曾惠堅和她的伙伴們組成的“空瓶子巡邏隊”的一個口號。每天午飯的時候,他們都會拿著大大的環保袋,到每個業務口去回收空瓶,有時候,他們還會從垃圾桶里揀出一個又一個的瓶子。
回收回來的空瓶子,使者們也沒有浪費,他們用空瓶子作為材料,按照吉祥物等亞運素材的輪廓在墻面搭建起框架,在瓶底貼上志愿者們的笑臉,按照搭建好的圖形架構將瓶子擺上框架,笑臉朝外。這個富于創意的想法,帶動了許多志愿者團隊加入低碳環保行動中。
廣東青年環境友好使者們還制定了詳細的志愿者環保計劃,如設計制作了一批節約用水、用電、用紙的環保小標簽,貼在水龍頭、電閘開關等處,溫馨的話語提醒著大家節約資源;他們還分成若干小組,到每個業務口開展環保常識宣講;利用裝礦泉水的空箱作為環保信箱,交流環保心得、收集環保意見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