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源和瑪瑙之鄉,阜新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東北亞南亞傳播中心中原美鈴):昨日的天氣預報是今日大雪。我們比預定時刻稍微早了些離開鐵嶺,向阜新開進。從賓館出來的時候正好趕上下雪,氣溫又降了12度。
阜新是最后一天的采訪。阜新鄰接內蒙古市,蒙古族占大多數, 本地料理中羊肉湯和羊排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
阜新的郊外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干枯的玉米葉上殘留著若隱若現的積雪,還有放牛,羊和騾子的牧民。附近是結冰的河流,讓人感覺到了阜新的嚴冬。
首先我們采訪了木材加工工業園。
到現在為止,我們在很多城市參觀過了許多工廠,但是這樣的工業園還是首次映入眼簾。有很多女性在這里工作著, “女性參與勞動的地方是富有活力的”這句話經常被說起,阜新正好驗證了這一點,讓人深有所感。
其次我們采訪了阜新最有代表性的風力發電所。乘坐公共汽車爬上略微高起的山坡,穿過很多的樹林,看到了遠方排列著的巨型風車一樣的風力發電機。
高山子風力發電所總共有67部發發電風車,東西方向綿延5公里,南北縱深2.5公里。僅僅10月份一個月的發電量65萬千瓦時。
關于阜新的新能源產業,在隨后的去往賓館的新聞發布會上王副市長及張副市長等,對我們做了詳細的介紹。
阜新到現在為止都是煤炭火力發電,但是,現在這里不只有風能源,太陽能和生物能源等的新能源也在著力發展。
阜新風力資源豐富,又具備臨近沈陽的地理優勢,發出的電可以直接并入電網。因此,風力這樣的新能源才得到了發展。
我們采訪的高山子風力發電所并不是阜新最大的發電所,但其月發電量已超過50萬千瓦時的規模。據說有一些國外企業為了新能源的合作,也來到了阜新。
王副市長說;“我們依附沈陽這條經濟的大船,進行自主創新。我們的職責就是:構建食品基地,新能源基地,煤炭化工基地等3大基地?!?可以看出,阜新已經確定了發展方向,并朝之不斷的努力。
關于太陽能的發展,阜新市新能源局局長介紹說:“為了更好的向民間普,我們制訂了 五個一計劃。那就是,對1萬戶的房屋安裝太陽能板,設置1000個的太陽能路燈,在100個地方建設太陽能發電車站,構筑10個地方的太陽光能源暖氣供給系統,建設一個的太陽能公園?!?/p>
基于這樣的建設,5年后的阜新, 60%的電力來源于新能源。之后,我們來到了參觀了阜新瑪瑙/寶石銷售中心。阜新市中國瑪瑙的重要產地,每年的瑪瑙制品生產量占全國總量的一半。明年,阜新市將召開瑪瑙博覽會。愛好瑪瑙的朋友們,想不想來看看呢?
今天是旅行的最后一天。阜新市的朋友們在迎接國賓的宴會廳,接待了我們。每日都是同樣標準的東北菜肴,又是非常愉快的餐宴。
阜新市很多學校的第一外語并不是英語,而是日語。中日民間的友好交流也很普遍。
宴會后,我們去了一個蒙古族的文工團。同行的外國記者接受了蒙古族的歡迎儀式后,就開始在大沙發上盡情享受著蒙古族的歌舞。
我有很多的內蒙古朋友,自己也去過很多次內蒙古的草原。我想起了16年前:第一次來到內蒙古時候草原還很綠,自然環境相當的好,還有成群的牛羊。
此次遼寧省的旅程,雖然起初有些凌亂,但是每個城市都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樣的旅行,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也能學習到很多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在形形色色的城市中穿梭,用眼看,用耳聽,用心,可以體驗到不同的,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東西。
明天就要離開遼寧省了。最后,中心的感謝接待我們的朋友們。我會像更多的人講述遼寧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