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和快速軌道交通系統,建設低碳社區、低碳學校和低碳機關,對高耗能行業實施更加嚴格的準入制度,擴大陜西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昨日,在西安召開的“2010年陜西經濟發展年度峰會”上,省環境保護廳廳長何發理現場把脈我省“低碳經濟”,為“十二五”我省經濟發展精彩開局。
何發理指出,在“十二五”精彩開局的關鍵時刻,發展低碳經濟是我省推進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必須和我省的經濟發展階段、科技水平和管理方式相適應,切不可追求完美無缺。陜西發展低碳經濟的路徑應該從抑制高耗能做起,環保部門將對高耗能行業實施更加嚴格的準入制度,以此抑制高耗能行業低水平盲目擴張。同時,推進經濟發展“低碳化”,推動城市低碳化運營,推廣低碳建筑,引入低碳理念,合理設計通風和采光系統,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降低石化能源的消耗,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鼓勵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和快速軌道交通系統,建設低碳社區、低碳學校、低碳機關和低碳產業園區。
同時加快農村低碳化建設,促進能源低碳化利用。在滿足高效率、低排放、少污染的基本要求下,加快煤炭高效轉化技術開發,如多聯產、低碳產品合成等技術,降低煤炭消費強度,減少轉化過程中的污染排放。同時,要充分利用陜北風電和太陽能、關中生物質、陜南水電的資源優勢,加快開發陜北太陽能發電和風電基地、關中太陽能光伏基地、陜南水電三大新能源產業基地,擴大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爭取使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到2015年能占到全省發電總裝機的10%以上。
針對碳匯林業,何發理坦言:森林既是最大的“儲碳庫”,也是最經濟的“吸碳器”。據測算,我省1.15億畝的森林面積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11.54億噸,釋放氧氣10.21多萬噸……由此證明,發展碳匯林業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記者 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