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葉片慢慢隨風轉動的白色風機是模型吧?”12月10日,到東北“最綠色工廠”——沈陽貝卡爾特有限公司考察的廣州企業家古振全,遠遠就看到一臺渦輪風力發電機組在廠區內挺立?!斑@臺30千瓦風力發電機組可是個真家伙!它每天的發電量足夠滿足公司行政辦公的需要,一年下來可節省開支3萬余元?!惫究偨浝韽堌篂I介紹,這臺風機可不是進口貨,而是地地道道的沈陽“遠大造”。
世界“幕墻老大”沈陽遠大集團憑借自主創新,正在國內風電市場上呼風喚雨。12月10日,走進遠大集團亞洲最大的機電總裝車間,記者看到20多臺為通遼、朝陽等地風場制造的1.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正在緊張裝配中?!斑@是中國首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力發電機組,它們是遠大集團抽調80名技術骨干組建的‘風力發電研發團隊’,與瑞士ABB公司歷時三年合作結下的‘果實’?!边h大集團能源事業部經理閆凌宇興奮地說,集團的風電產業已在遼寧地區完成了布局,今年有104臺風力發電機組在遼沈地區的風場扎下了根,貢獻了12億元銷售額。
12月8日,一臺3.0兆瓦單機大容量風電機組在山東煙臺市萊州風場投入試運行。負責現場指揮的沈陽華創風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榮博說,如今,公司300多臺自主研發的1.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已在黑龍江、內蒙古、山西、寧夏、福建等省并網發電,今年的銷售業績直指24億元?!斑@臺3.0兆瓦風電機組攻克了制約中國大型風電機組設計、生產、制造的關鍵技術,標志著我國風電產業逐步擺脫了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p>
這邊遠大集團、華創風能“風景”獨好,那邊沈西工業走廊的太陽能利用產業同樣“陽光”燦爛。
“直接利用玻璃就能生產光伏太陽能電池板,這可能嗎?”2008年初,當投資6700萬美元的沈陽漢鋒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兩條生產線步入試生產時,許多人都在問。很快,人們心中的問號就變成了感嘆號:漢鋒新能源釋放自主研發的能量,真的用玻璃替代了高成本的晶硅,讓低成本的光伏板精彩亮相。“未來,企業將形成年產200萬千瓦光伏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能力,其發電量相當于一個中型火力發電站的發電量。”公司總經理吳學剛說。
在鐵西區,“新能源”的地位舉足輕重。規劃10平方公里土地用于發展新能源產業;設立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安排適量財政資金用于重大項目的貸款貼息……在鐵西人眼中,一個讓風電設備、太陽能設備、LED照明、新型蓄電池、生物能源設備虎虎生威的新能源產業正“風光無限”——今年產值過百億,到2012年,突破200億元。
本報記者 趙國清特約記者 卞松林
馬凌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