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貿易全面恢復? 對華出口 俄羅斯還靠能源
本報記者 張超
“與發生在英國的所謂俄羅斯美女間諜案相比,我更關注中國的物價上漲情況。”12月9日,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齊普拉科夫在回答中國記者提問時,表現出了專業精神。
盡管2010年還沒有結束,但中俄兩國在經貿合作領域取得的成果已經足夠擺上桌面了。12月9日,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齊普拉科夫先生在俄羅斯新聞社的北京新聞中心,為中外記者們介紹了今年中俄兩國貿易的整體情況。
用齊普拉科夫的話說,2010年中俄雙邊貿易情況與經濟危機中的2009年相比取得了恢復性增長,統計表明,僅今年前9個月的雙邊貿易額已經突破400億美元,超過了2009年全年的水平。“到10月份,雙邊貿易達到了451億美元,按照這種情況,我們預計今年中俄雙邊貿易可能達到550億到570億美元。這已經是經濟危機前2008年的水平了。”齊普拉科夫說。
在今年前10個月總計451億美元的雙邊貿易中,中國對俄羅斯出口2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2.6%,而俄羅斯對華出口為213億美元,同比增長20.6%。齊普拉科夫透露,盡管經歷了金融危機,但中俄雙邊貿易的結構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在俄羅斯對華出口中,石油等能源產品仍然達到近50%的比重,與危機前的2008年相仿。而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中,機電和家電產品增長迅速。其中機電類產品已占出口總額的38%。
在總結今年中俄雙邊經濟合作的重要成果時,齊普拉科夫稱,中俄石油管道的投入使用,是標志性事件之一。而在電力供應方面,俄羅斯對華電力出口今年將達到10億千瓦。不過,對于外界普遍關注的在中俄雙邊貿易中使用本國貨幣結算問題上,齊普拉科夫相對低調,他指出雙方在對方國家的銀行網絡建設都不夠完善,這實際上制約了本幣結算業務的發展。同時,作為雙邊貿易活動的主體,兩國企業在選擇使用何種貨幣交易上,都有自身的考慮。
盡管中俄在2010年經貿合作中的成果不少,但也有一些遺憾,比如兩國天然氣合作遲遲沒有達成協議。對此齊普拉科夫表示,希望在2011年兩國企業能夠最終達成協議。此外,齊普拉科夫在談到雙方的投資合作時還指出:“必須建立足夠有效的運行機制,使其幫助兩國投資者實施具體的投資項目。首先必須加強信息交換,以便向中國投資者展示俄羅斯各地區的投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