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2月2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來自俄羅斯的原油昨天通過中俄石油管道順利抵達終點站大慶。經過技術人員檢測,原油達到儲油罐注油標準。根據中俄兩國之間達成的協議,2011年1月1日到2030年,管線將擔負起每年1500萬噸的供油任務,大概相當于大慶油田產量的四分之一,未來二十年內,總供應量達到3億噸。中俄石油管道全線貫通,將為中俄雙邊合作帶來哪些新局面?有請時事評論員錢彤為我們今日酷評。
主持人:中俄管道建成開通,除了將為中國帶來20年的原油穩定供應之外,您認為,還能為中國帶來什么?將會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帶來哪些發展機會?
錢彤:我覺得首先這個管道貫通對于我們的能源多元化戰略是一個極大的促進。大家也都知道,現在我們雖然原油的產量像大慶這樣的油田仍然在進行著生產,但是更多的我們原油的對外依賴度也在增強。據統計,2009年我們原油消費3.88億噸,自產1.89億噸,進口1.99億噸,已經超過了50%,所以這個管線的建立對于我們能源多元化戰略無疑是一個推進。
第二通過管道運油的方式,較之于過去我們從俄羅斯進口原油更多是通過鐵路運輸的方式,有著更好的便捷性。它可以破除一些鐵路運輸帶來的不便。
第三,毫無疑問,這會對我們東北的老工業基地的開發產生一個很強勁的促進作用。像這次原油到了大慶之后,逐步它會通過儲油罐,慢慢再重新輸送到類似像撫順、秦皇島、大連這些地方,大家如果稍微注意點,這些地方它本身的石化加工的能力和對原油的再利用,對于東北地區整個經濟發展一定會起到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主持人:是共贏的結局。中俄之間簽署的一攬子石油合作協議和啟動石油管道項目,為我們提供了保障穩定、安全的原油供應,那么對于俄羅斯來說,相信也會給他們帶來積極的影響。
錢彤:這一定是一個共贏的結局。從俄羅斯的方面來考慮,雖然經過了應該說長達14年的談判,但是這么一個決定被俄羅斯做出,實際上它有它自己能源多元化戰略的考慮。過去它更多的是依賴歐洲市場,現在有了這么一個穩定的、便捷的原油的接收方,作為供應方他一定會從中獲益,對他能源戰略的調整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而且從兩國角度來講,我覺得既然兩國的政治互信程度那么高,領導人又有那么頻繁的交往,經貿這一塊其實是面臨著一個要突破的問題,這一次的原油管道最后建成和實現通油達到一個很高的運輸量,對于大幅度提升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也是會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