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2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重慶川慶化工廠,從2008年至今,因為排污治理不達標連續收到當地環保部門罰單20多次,累計罰款高達3000余萬元。
但是如此巨額的罰單似乎沒有起到警示的作用,這家企業依然繼續向長江排放不達標污水,在全國上下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今天,為何這家企業如此我行我素?天價罰款能否最終兌現?現在我們連線前去采訪的工人日報記者李國。
主持人:這家企業周邊的污染程度嚴重嗎?請為我們描述一下現場的情況。
記者:2月19號,我們一行來到重慶市渝北區洛磧鎮的重慶川慶化工廠所在地,當時看到的情況就是,我們面前一條小溪穿過沙灘,好像那種濃黑的煤石潑過一樣,緩緩的流入長江。然后我們順著那條小溪往前走,整個河溝全被染成了暗褐色,越往前面走,瀝青的味道越濃,整個場景觸目驚心。
主持人:聽到這兒,我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這家企業是什么背景的企業,接到這么多次罰單,面對如巨額的罰款,為什么他們還繼續排放不達標污水?
記者:重慶川慶化工廠是一家國有大型的二類化工企業,創建于上個世紀60年代末,隸屬于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公司。應該客觀來說在計劃經濟時代,這家企業還是曾經創造了輝煌,但是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這家企業就落伍了,由于長期的不重視環境保護,超標排放,在排放的廢水中,通過環保部門檢測,化學需氧量濃度超過國家標準20多倍。根據重慶市的環保條例,如果企業拒不改正,一直排污,罰款每天累計,并且上不封頂,所以從2000年以后一直到今年,累計罰款達到了3000多萬元,之所以這么重罰還這么繼續排污,有企業領導思想上、認識上的問題,但是另一方面沒有錢,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增添環保設備的這么一個苦衷,以至于造成這樣不停的罰,還繼續不停的排污,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主持人:你剛才提到它一是家效益不太好的企業,面對這樣的罰單他們也似乎沒有能力支付,當地的環保部門有沒有采取進一步措施阻止這家企業繼續排污呢?
記者:如果沒有上級主管部門伸出援手,如此巨額的罰單,川慶化工廠是根本無力支付的。但是盡管如此,重慶環保部門的態度也是非常堅決的,他們說無論是私企還是國企,誰污染長江誰就必須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環保部門向記者表示,既然開出了罰單,就不能讓它成為一紙白條,所以他們已經向當地法院申請進行強制執行,重慶川慶化工廠總共有20多筆罰單,所以盡管企業有困難,該罰還是照罰。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罰款是手段,治理才是最終的結果,現在這件事情是怎么處理的?
記者:這個川慶化工廠的問題,目前也引起了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今年大概6月份的時候,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和副市長童小平專門就這個問題做出了一個指示,要求川慶化工廠的上級企業,就是重慶化醫集團盡快拿出解決的方案來,現在就是兩種,要么進行技術改造能夠達到達標排放,但是如果說沒有辦法達到達標排放,那么就只有徹底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