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艷秋 韓小妮
晨報訊 盡管昨天上海的空氣質量輕度污染,但在崇明西沙濕地,“東灘論壇”的嘉賓仍然感覺這里的空氣特別清新。“崇明三島的空氣質量指數位居全上海首位,曾經有人對比過相關數據,發現崇明的空氣質量堪比南極呢!”聽到這樣的介紹,嘉賓都感嘆上海這樣的都市還能有這樣一塊遠離汽車尾氣和工業污染的凈土。
有著一雙“牛鈴”般大眼睛的才嘎聽說崇明是候鳥遷徙途中的棲息地,并且當地采取了各種措施保護鳥類,頓時來了精神。“如果這里的鳥能飛到可可西里,那我們就能傳遞信息了!”這位熱愛藏羚羊的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前局長對人和動物的關系有著自己的理解:“我發現只要藏羚羊好了,我們的生活也好了。藏羚羊不好,我們也不好。”這個樸素的道理正和另一位嘉賓林唯舟所說的“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理念”一脈相承。
才嘎說,其實藏民過去的生活習慣非常符合環保理念。“牧民一年四季用不同的草場放牧。季節每次變化,都會換一個草場放牧,使得之前使用的草場有時間恢復。”他表示,如今牧民都流行圍欄放牧,這雖然節省人力,但對于遷徙的野生動物構成一道人為的屏障,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也因此遭到破壞。“以前小時候,我們一出家門就能看到野生動物,現在就不一樣了。”他遺憾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