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巨鹿12月26日電 題:中國新能源熱潮波及冀中南小城
作者 陳國林 王焱麒
26日,冀中南小城巨鹿還沉浸在西方圣誕的夸張氣氛中。太陽很暖,漳水之濱的廠區偶有綠色的汽車駛過。官員和企業家們談論著2010年中國最熱的詞:新能源、機會。對于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說,這顯然是為數不多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的恩寵。除了2200多年前“巨鹿之戰”的金戈鐵馬和楚霸王的憂傷,這里的人更愿意提及大唐錚相魏征、天文學家僧一行和大科學家郭守敬等“老鄉”,歸結點卻無一例外:電動汽車、鋰電池產業園。報章上也說:作為能源汽車的“心臟”,電池是中國人的機會。
“從1990年第一塊鋰電池誕生,它就開始改變這個世界。如今,所有人的生活都面臨意想不到的改變。”主管科技副縣長出身的張云,現今是一家新能源企業的董事長。此前他沒想涉足電動汽車領域,他和北京的團隊一直為軍品市場服務,研發新型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比如艦艇、魚雷用電池,比如超低溫防寒服、超低溫通訊電池,這無疑也是巨大的市場。
再過幾天就是新年,據稱新能源進入全面商用時代,張云抵擋不住誘惑。他的公司是北京神州遠望的生產基地,被列為國家大動力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火炬項目的產業化生產基地,生產技術也是國家科技部“863火炬計劃”項目之一。他指著門前的一款越野車說:“它采用的僅是80安時電池組,最高時速已達160公里。實際上可以開得更快,只是出于安全考慮采用了限速器。”
與普通鋰電池不同,這種電池的顯著特點是動力強勁,瞬間可高達額定容量的20倍放電。在展廳,技術人員又一次讓記者意外。他們指著一塊超薄的500安時電池稱,這才是公司的“獨門秘笈”:經相關查詢是“世界單片容量最大”的電池,已產業化生產。張云解釋說,目前鋰電池應用,中外基本在同一起跑線,瓶頸都是防火抗爆性能。這款“巨無霸”通過了國家權威部門指定的抗彈防火檢測。此外,超低溫和超高溫環境也是鋰電商戰的關鍵,該公司研發的電池可在零下40攝氏度超低溫環境中使用,走在了世界前列。
目前,張云和他的河北神州巨電已同國內十多家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家建立了合作開發關系,并分別提供了鋰電池電源總成。“事實上,大多數新能源汽車都在等待工信部的最后審批。并不是電池單獨報批,它是作為一部分整體報批。”張云說。在解釋新能源汽車給民眾帶來的“好處”時,以與杭州某品牌合作的SUV車為例,他說,“百公里耗電僅12度,比同級別的汽油車至少節約八成的使用成本”。
河北巨鹿縣長孫保祥坦承,現實而言,地方尚未從新能源企業獲得實質性的利益。他需要的也是機會和前景。“從區位來說,巨鹿很像中國傳統麻將中‘十三不靠’的地方。”孫保祥說,幾乎到這里的官員和專家學者都感到驚奇:為什么這么好的項目落在了河北、落在了巨鹿?目前,該縣正規劃一個鋰電池產業園,目標是冀中南地區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增長極。官方除提供資金、土地等政策扶持外,還將聘請國家有關部門權威專家參與相關規劃。(完)